[实用新型]单管调频无线话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4470.1 | 申请日: | 201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9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昭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昭利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频 无线 话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及通讯技术领域,是关于一种单管调频无线话筒。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节电池、单只NPN型三极管,通过改变高频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实现调频波。因电路只使用一只NPN型三极管,所以电路不会受前后级的牵扯和干扰,使得高频振荡电路的频率非常稳定。本实用新型适合用于无线耳机等保真度要求较高的音频信号传输,可在大教室里辅助教师授课或用于卡拉OK等娱乐活动。单管调频无线话筒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高频振荡频率稳定、发射距离达25米、耗电量少、制作本低等特点。当直流电源改用两节电池供电时,单管调频无线话筒的发射距离可达80m以上。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管调频无线话筒在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单节电池、单只NPN型三极管,通过改变高频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实现调频波。因电路只使用一只NPN型三极管,所以电路不会受前后级的牵扯和干扰,使得高频振荡电路的频率非常稳定。本实用新型适合用于无线耳机等保真度要求较高的音频信号传输,可在大教室里辅助教师授课或用于卡拉OK等娱乐活动。单管调频无线话筒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高频振荡频率稳定、发射距离达25米、耗电量少、制作本低等特点。当直流电源改用两节电池供电时,单管调频无线话筒的发射距离可达80m以上。
电路工作原理:单管调频无线话筒由驻极体话筒MIC和1只NPN型三极管等元件组成,高频振荡电路由NPN型三极管VT1、高频振荡线圈L1、电容C4、电容C5等外围元件组成。驻极体话筒MIC将声音信号变成音频信号,通过电解电容C1耦合到NPN型三极管VT1的基极,音频电流对高频等幅振荡电压进行调制,经过调制的高频信号通过电容C6,由发射天线AT向外辐射。NPN型三极管VT1的直流偏置电阻是电阻R2,电阻R3组成交流负反馈电路的加入,可使NPN型三极管VT1的工作更加稳定。高频振荡线圈L1和振荡电容C5决定着振荡频率,f=1/2π,调整高频振荡线圈L1匝数或间距可改变高频振荡频率。电阻R1为驻极体话筒MIC的供电电阻。
技术特征:单管调频无线话筒,它由1.5V电池、音频信号输入电路、三极管偏置电路、高频振荡电路及发射电路组成,其特征包括:
音频信号输入电路:由驻极体话筒MIC、电阻R1、电解电容C1组成,驻极体话筒MIC的输出端D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1的负极,驻极体话筒MIC的金属外壳端S与电路地GND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NPN型三极管VT1的基极;
三极管偏置电路:由NPN型三极管VT1、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NPN型三极管VT1的基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
高频振荡电路及发射电路:由NPN型三极管VT1、高频振荡线圈L1、振荡电容C5、电容C3、负反馈电容C4、负反馈电阻R3、耦合电容C6和发射天线AT组成,NPN型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高频振荡线圈L1的一端、振荡电容C5的一端、负反馈电容C4的一端和耦合电容C6的一端相连,高频振荡线圈L1的另一端和振荡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耦合电容C6的另一端接发射天线AT,NPN型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负反馈电容C4的另一端、负反馈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负反馈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路地GND相连;
1.5V电池的正极与电路正极VCC相连,1.5V电池的负极与电路地GND相连。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单管调频无线话筒的实施例电路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附图1所示单管调频无线话筒的电路工作原理图和附图说明,并且按照实施例所述的元器件技术要求进行实施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元器件的选择及其技术参数
VT1是NPN型三极管,选用2SC9018等中功率NPN型三极管,要求特征频率fT大于300MHz,但特征频率fT太高会影响电路调制频率的稳定性,要求β≥110,也可以选用特征频率fT高的高频三极管,如:3DG80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昭利,未经刘昭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4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