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跑步机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7328.2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9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沟渊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茂辉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A63B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跑步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步机结构,其主要是利用感应装置,凭借侦测下压的重量启动线路,使输送带暂停转动,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跑步机,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跑步机使用的示意图,该跑步机1一般为L造型,位于顶端倾斜设有控制台11,而于底部与控制台11连通并设有输送带12,且于输送带12上方两侧具有扶手13。
使用时,是先踩踏于输送带12上方,接着启动控制台11使输送带12开始运转,并能设定输送带12的转动,使用者即可随着输送带12的运转方向,跟着输送带12的速度做走路或跑步的动作,同时可将双手握持把手,而能保持使用的平衡,避免速度太快,导致失去重心而跌倒。
许多高龄者及肢障者为加强活动量,经常使用跑步机1锻炼身体,不仅方便快速,且能促进高龄者的身体代谢,更能帮助肢障者尽速改善肢体障碍。然而,对高龄者或肢障者而言,本身动作及反应会比较缓慢,有时常跟不上跑步机1的速度,容易因跑步机1速度太快或疲劳时体力下降,造成使用者滑倒的危险,虽然跑步机1的控制台11上设有调速或停止按钮(图中未显示),但使用往往于紧张时按错按钮或根本来不及按即摔倒,所以传统跑步机1不适合高龄者或肢障者使用,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危害到自身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因鉴于传统跑步机对高龄者或肢障者具有危险性,担心会产生跌倒的危险,导致使用者无法安心使用,并不能满足所需,于是乃极力图思改革,并凭借本身的专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不断的测试、修正与改良,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诞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步机安全装置,以提供一种能感应重量并使输送带暂停转动的跑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跑步机安全装置,其主要由机台、传动装置及感应装置所组成,该机台设有控制台、把手及固定板,控制台倾斜一角度,在控制台下方设有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由传动轮与带动轮通过链条相接构成,并在带动轮内设有一轴杆,在机台末端对应轴杆处设有转轴,且该转轴的外环是转轮,使转轮能跟着带动轮的旋转而转动,在固定板后端装设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装置装设于固定板的后端,该感应装置为一连通的线路,该线路与该转轮相连接,在线路顶端设有感应板,在感应板两端下方设置有线圈,该线圈向内连接有启动器,该启动器由一控制电路板所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者踩踏到感应装置时,随即凭借一下压重量启动开关,同时连动线圈使感应装置产生控制电路,而能使与的连接的转轮停止转动,即可将输送带暂停转动,有效避免使用者因转速太快而跌倒,显较现有跑步机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跑步机使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踩踏感应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跑步机1;控制台11;输送带12;扶手13;
本实用新型:
机台2;控制台21;把手22;固定板23;传动装置3;传动轮30;带动轮31;轴杆311;转轮32;转轴321;输送带33;感应装置4;线路40;感应板41;线圈42;启动器43;控制电路板44;链条5;足部6。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其主要由机台2、传动装置3及感应装置4所组成,该机台2的主体与传统跑步机相同,设有控制台21、把手22及固定板23,而控制台21倾斜一角度,供使用者能方便调整控制台21并观看上方显示的信息,且能凭借握持把手22保持使用上的平衡,位于控制台21下方设有传动装置3,而于固定板23后端则装设有感应装置4。
其次,请仍然参阅图2并配合图3所示,该传动装置3由传动轮30、带动轮31及转轮32配合输送带33所组成,将传动轮30与带动轮31凭借链条5相接,并于带动轮31内设有一轴杆311,而于机台2末端对应轴杆311设有转轴321,且该转轴321的外环是转轮32,使转轮32能跟着带动轮31的旋转而转动,能使固定板23上方的输送带33产生循环的转动。当传动轮30转动时,可带动链条5连接的带动轮31一起转动,此时则能令输送带33随着带动轮31的转动开始进行循环移动,且使转轮32随着输送带33循环移动而跟着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茂辉,未经林茂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7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运动健身器
- 下一篇:船用二氧化碳遥控释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