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测量深孔内的圆锥孔深度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8159.4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1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张光轶;刘映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量 深孔内 圆锥 深度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械加工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测量圆锥孔小端面与基准面的距离来反映圆锥孔锥面直径加工质量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许多产品要求对流道内的液体截流时保持密封。而利用内外圆锥面配合以达到密封效果的密封装置,其内外圆锥配合的有效尺寸是影响密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对在该产品的深孔内加工的圆锥孔尺寸进行即时测量。但因无专有的测量工具,生产中,难以检测出产品深孔内的锥孔准确尺寸,一般采用加工后试装产品以确定加工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增加了生产工序,费工费时,且废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测量深孔内的圆锥孔深度的工具,该工具可以实现对深孔内的圆锥面加工进行即时测量,以保证加工尺寸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圆筒式校对量具、一个深度尺。深度尺由测深螺杆、分度盘、0位刻度盘、手柄、锁紧螺钉组成。测深螺杆一端有与被测工件所要求的标准圆锥面结构对应的锥面端头;测深螺杆另一端装有分度盘、0位刻度盘、手柄。还包括一个与深度尺配合使用的圆筒式校对量具。
所述测深螺杆另一端有三级台阶,第一台阶的轴上有外螺纹,分度盘经其中心的螺纹孔装于第一台阶的外螺纹上;第二台阶上装0位刻度盘,0位刻度盘上有一圆柱台,圆柱台上有一径向孔,径向孔内装有锁紧螺钉;第三台阶上装手柄。
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深孔孔口端面与孔内的圆锥孔小端面距离,能准确测量出工件内的圆锥孔加工深度,通过对内圆锥面加工时的即时测量,保证了加工尺寸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产品密封效果,便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加工后试装产品以确定加工尺寸是否合格的工序,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深度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度盘的结构图。
图3为0位刻度盘的结构图。
图4为与深度尺配合使用的圆筒式校对量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深度尺结构图。深度尺由测深螺杆1、分度盘2、0位刻度盘3、手柄4、锁紧螺钉5而组成。测深螺杆1一端有与被测工件所要求的标准圆锥面结构对应的锥面端头6。另一端有三级台阶,第一台阶的轴上有外螺纹,分度盘2经其中心的螺纹孔装于第一台阶的外螺纹上。第二台阶上装0位刻度盘3,0位刻度盘3上有一圆柱台,圆柱台上有一径向孔,径向孔内装有锁紧螺钉5,用于将0位刻度盘3固定于第二台阶。第三台阶上装手柄4。
其中,分度盘2、手柄4通过自身的螺纹孔与测深螺杆1上对应的台阶上的外螺纹配合,0位刻度盘3通过内圆柱面与测深螺杆1上对应的第二台阶外圆柱面实现联接。
其中,分度盘2通过与测深螺杆1第一台阶组成的螺纹副实现在测深螺杆1上具有一定范围的轴向移动;手柄4通过与测深螺杆1第三台阶组成的螺纹副实现自身锁紧;0位刻度盘3可以在锁紧螺钉5松开时绕测深螺杆1第二台阶转动。
其中,锁紧螺钉5拧紧时,其一端顶在测深螺杆1第二台阶上与之端面形状对应的圆弧凹槽内。
图2,为分度盘2结构图。
图3,为0位刻度盘3结构图。
图4,为与深度尺配合使用的圆筒式校对量具7。
将分度盘2、0位刻度盘3、手柄4依次装到测深螺杆1上,然后把手柄4拧紧。
测量前先利用圆筒式校对量具7校准分度盘2的测量面与测深螺杆1前端锥面端头6的小端面距离。同时转动0位刻度盘3,使0位刻度盘3的0位对准分度盘2的0线,然后用锁紧螺钉5固定住0位刻度盘3,避免其在测深螺杆1上转动。
测量时将分度盘2的测量面与工件孔端面贴紧,然后转动手柄使测深螺杆1前端锥面端头6的锥面与工件锥面贴合即可通过0位刻度盘3的0位线所指示的分度盘刻度线读出锥孔的深度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8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