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控制可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8196.5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3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逸;申振;李猛虎;梁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少逸;申振;李猛虎;梁朝玉 |
主分类号: | B25J13/08 | 分类号: | B25J13/08;B25J5/00;B25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控制 可视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控制可视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能够自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执行动作命令,协助或者取代人们进行工作。目前,一般的机器人都需要制造专用的控制终端和信号传输网络平台,而且机器人的机械构造非常复杂,价格极其昂贵,功能简单,行动笨
拙,噪音大,耗电量高,难以市场化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程控制可视机器人,其兼容式控制终端和机器人主体之间巧妙地以3G网络和WIFI网络为信号传输平台,并借助摄像头实现可视化操作,使机器人主体能够根据命令进行移动并完成各种任务,机器人主体部分结构精巧,成本低,反应灵敏,移动迅速,噪音小,节能省电,多自由度灵活变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程控制可视机器人,包括安装有控制软件的兼容式控制终端、通过WIFI网络和3G网络与所述兼容式控制终端进行信息传输的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移动装置、设置在移动装置上面的机械手臂、摄像头、电源模块、主控电路模块以及与主控电路模块相连的WIFI通信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承载平台、设置在承载平台下面的滚轮、与滚轮配套的而且受所述主控电路模块控制的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两个,所述滚轮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受所述驱动电机控制的驱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械手臂包括转动基座、设置在转动基座上由三个臂关节组成的机械臂以及设置在机械臂末端的机械爪,所述转动基座包括两个上下对应设置的转盘和设置在两个转盘之间的推力球轴承,所述转动基座、臂关节以及机械爪上分别设置舵机Ⅰ、舵机Ⅱ和舵机Ⅲ,所述舵机Ⅰ、舵机Ⅱ和舵机Ⅲ均受主控电路模块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摄像头通过DSP微处理器与所述WIFI通信模块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兼容式控制终端为智能手机或计算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兼容式控制终端和机器人主体之间巧妙地以3G网络和WIFI网络为信号传输平台,并借助摄像头实现可视化操作,使机器人主体能够根据命令进行移动并完成各种任务,机器人主体部分结构精巧,兼容式控制终端借助现有数码产品,如智能手机或计算机,搭载控制软件之后即可进行使用,成本低,反应灵敏,移动迅速,多自由度灵活变化。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兼容式控制终端 2、WIFI网络 3、3G网络 4、主控电路模块 5、WIFI通信模块 6、摄像头 7、DSP微处理器 8、转动基座 9、臂关节 10、机械爪 11、舵机Ⅰ 12、舵机Ⅱ 13、舵机Ⅲ 14、驱动电机 15、驱动轮 16、承载平台 17、万向轮 18、机械臂 19、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包括安装有控制软件的兼容式控制终端1、通过WIFI网络2和3G网络3与兼容式控制终端1进行信息传输的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包括移动装置、设置在移动装置上面的机械手臂、摄像头6、电源模块19、主控电路模块4以及与主控电路模块4相连的WIFI通信模块5,兼容式控制终端1为智能手机。
移动装置包括承载平台16、设置在承载平台16下面的滚轮、与滚轮配套的而且受主控电路模块4控制的两个驱动电机14,滚轮包括两个万向轮17和两个受驱动电机14控制的驱动轮15。两个驱动电机14差速运转带动驱动轮15差速滚动,并配合两个万向轮17以实现自由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少逸;申振;李猛虎;梁朝玉,未经李少逸;申振;李猛虎;梁朝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8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