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0051.9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祥;何海鹏;汪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成 |
地址: | 5284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防风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
【背景技术】
燃气灶上一般都设有一用于支撑起炒菜锅、煮饭锅等燃气蒸煮器具的炉架。由于燃烧器产生的火焰的温度最高点并不在紧贴燃烧器的上方位置,而是在燃烧器上方有一定距离的上方。所以需要用炉架将炒菜锅、煮饭锅等燃气蒸煮器具架起来与燃烧器拉开一段距离,使炒菜锅、煮饭锅等燃气蒸煮器具的底部位于燃烧器产生的火焰的温度最高点位置。而现有的炉架在节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以满足目前国家所提倡的节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防风的燃气灶炉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状的炉架本体,所述的炉架本体设有多个支撑起炉架本体的支撑脚,支撑脚的上端凸出炉架本体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锅的凸块,所述的炉架本体的上端内圈设有向下凹陷的导流预热圈,导流预热圈的中部设有通孔,导流预热圈的底面高于支撑脚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架本体的上端内圈向下延伸形成凹陷的导流预热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预热圈为喇叭状导流预热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预热圈的下部还设有导流圆管。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预热圈的底面到支撑脚的底面的距离H1为11.5-17.5mm。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预热圈的上表面到炉架本体的上表面的距离H2为9-15mm。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预热圈顶部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5-35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的底面到凸块的上表面的距离H3为42-62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架本体的上端内圈设有向下凹陷的导流预热圈,导流预热圈的底面高于支撑脚的底面,导流预热圈与燃气灶具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二次空气进入通道,用来提供充足的二次空气。当燃气灶工作时,导流预热圈可将二次空气进行导流,并且通过燃烧器本身产生的热量对二次风进行预热,提升了烟气温度,增加了热量传递效果;导流预热圈的凹面将火焰的辐射热量反射给加热器皿,从而提高了燃气灶具的热效率,节约了燃气能源,也节省了烹饪时间。同时,在有外界气流时,导流预热圈可以挡住外界气流,从而保证燃气灶具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防风。
【附图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燃气灶面板上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其包括环状的炉架本体1,所述的炉架本体1设有多个支撑起炉架本体1的支撑脚2,支撑脚2的上端凸出炉架本体1的上表面11形成用于支撑锅的凸块21,所述的炉架本体1的上端内圈设有向下凹陷的导流预热圈3,导流预热圈3的中部设有通孔30,导流预热圈3的底面31高于支撑脚2的底面22,当炒菜锅、煮饭锅等燃气蒸煮器具放置在炉架本体1上时,使炒菜锅、煮饭锅等燃气蒸煮器具的底部与炉架本体1之间形成高温烟气通道,导流预热圈3与燃气灶具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二次空气进入通道,用来提供充足的二次空气。当燃气灶工作时,导流预热圈3可将二次空气进行导流,并且通过燃烧器本身产生的热量对二次风进行预热,提升了烟气温度,增加了热量传递效果;导流预热圈的凹面将火焰的辐射热反射给加热器皿,从而提高了燃气灶具的热效率,节约了燃气能源,也节省了烹饪时间。同时,在有外界气流时,导流预热圈3可以挡住外界气流,从而保证燃气灶具正常使用。
炉架本体1的上端内圈向下延伸形成凹陷的导流预热圈3,使炉架本体1与导流预热圈3一体制成。
导流预热圈3最好是喇叭状导流预热圈结构,其中导流预热圈3顶部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5-35度。
导流预热圈3的下部还设有导流圆管4,导流预热圈3的底面31到支撑脚2的底面22的距离H1为11.5-17.5mm。
导流预热圈3的上表面32到炉架本体1的上表面11的距离H2为9-15mm。
支撑脚2的底面22到凸块21的上表面的距离H3为42-6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0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