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1174.4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7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 |
主分类号: | B61D15/00 | 分类号: | B61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51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对于用于轨道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专业影视滑轨轨道车价格高,且其体积庞大,占用大量的空间,且操作复杂,难以掌握;经济型、轻便型的滑轨轨道车移动不平稳,噪声大,阻尼不均匀,难控制的问题,另现有的轨道车轨道多为固定成一体,无法自由组装和拼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的轨道车,以解决现有轨道车移动不平稳,噪声大难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轨道车,包括底板,由至少三个滑轮构成的滑轮组,由两个同步轮构成的同步轮组,飞轮和轨道;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滑轮组的滑轮轮面上设有凹槽,所述滑轮轮面的凹槽活动卡接于所述轨道上,并所述轨道横轨上运动;所述滑轮组的任一滑轮的同步轴上连接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链接所述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的同步轴上连接所述飞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同步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轨道由若干轨道段首尾卡接构成,所述轨道段有由两条平行的横轨和与所述横轨垂直的三条竖轨构成,所述竖轨等距分布固定连接横轨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横轨上底面设有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横轨一端设有I型凸块,所述横轨另一端设有U型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撑杆至少为三根。
优选的,所述滑轮为pvc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轨道车,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现有的轨道车滑轮组的滑轮轮面上设有凹槽,所述滑轮组活动卡接所述轨道横轨于所述滑轮轮面的凹槽处,所述滑轮组沿着所述轨道横轨运动,从而保证了轨道车稳定的在轨道上移动;另,在所述滑轮组上任一滑轮的同步轴上连接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链接所述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的同步轴上连接飞轮,当滑轮运动时,由于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之间产生的传动比,并利用了所述飞轮产生的惯性弥补推动轨道车的不均匀推力,从而达到轨道车的匀速移动,降低滑轮与轨道车摩擦产生的噪音,从而解决了轨道车运动的不平稳,噪音大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横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的轨道车,底板3,由至少三个滑轮构成的滑轮组,由两个同步轮构成的同步轮组,飞轮14和轨道7;在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滑轮组的滑轮轮面上设有凹槽,所述滑轮组活动卡接于所述轨道7横轨9上,并在所述的横轨上运动,确保了轨道车运行的稳定性,所述滑轮为pvc滑轮,减少滑轮在轨道7横轨9上活动时产生的噪音。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轨道7由若干轨道段首尾卡接构成,所述轨道段横轨首端I型凸块插入另一所述轨道段横轨的末端U型凹槽处,使得其紧密无缝卡接成轨道7,并可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增加或者减少轨道段的数量,避免了现有轨道只有固定形状,使用不灵活的问题;另,所述轨道段由两条平行的横轨9和与所述横轨9垂直的三条竖轨10构成,所述竖轨10固定连接横轨9的两端,另,所述的横轨9底面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为螺丝,可用来调节所述轨道的高度。
另,如图2所示,所述滑轮组的任一滑轮通过同步轴连接第一同步轮5,所述第一同步轮5链接所述第二同步轮4,所述第二同步轮4通过同步轴连接所述飞轮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未经李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11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