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1402.8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秀;印祖伟;沈新华;沈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孙家丰 |
地址: | 314201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酸 废水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脂化工行业的污水隔油设施,一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脂化工行业,利用负压精馏对物料进行碳链切割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能耗,但由于真空废水中含有少量的油脂、脂肪酸、脂肪醇等物料,使得废水中的COD含量明显增高,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目前尚无专用于分离这种废水中的油、酸、醇等物料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将污水中的油、酸、醇等进行回收利用,并降低污水中的含油量及COD。
这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废液分离器、废油罐、废油泵、废水集水井、废水提升泵、污水收集池和污水提升泵,废水集水井的出液口通过废水提升泵与废液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废液分离器的废油出口与废油罐的进口相连,废油罐的废油出口与废油泵的进口相连;废液分离器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收集池的进口相连,污水收集池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提升泵的进口相连。
这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将脂肪酸生产中产生的真空废水中的油脂、脂肪酸、脂肪醇等物料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利用,并降低污水中的含油量及COD,降低污水站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这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这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废液分离器1、废油罐2、废油泵3、废水集水井4、废水提升泵5、污水收集池6和污水提升泵7。废水集水井4的出液口通过废水提升泵5与废液分离器1的进液口相连,废液分离器的废油出口与废油罐2的进口相连,废油罐的废油出口与废油泵3的进口相连;废液分离器1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收集池6的进口相连,污水收集池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提升泵7的进口相连。
这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中的废水集水井4和污水收集池6可埋设于地下。将脂肪酸生产中的真空热阱里的废水A通过地沟8收集到废水集水井4中,然后通过废水提升泵5送至废液分离器1。废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采用316L不锈钢管作为聚结材料,采用斜管式逆流分离技术,具有混合、反应及破乳的一体化功能,利用油与水两相性质的差异和对聚结材料表面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油水分离,当含油废水通过填充着 聚结材料的床层时,油粒被材料捕获而滞留于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随着捕获的油粒物增厚而形成油膜,当油膜达到某一厚度时将产生变形,聚集合并形成较大的油珠,从而将油从水相中分离出来,集合在废液分离器的上部。分离出的废油被收集到废油罐2中,然后由废油泵3送往回收油脂罐C进行回收利用;分离出的水送入污水收集池6,然后由污水提升泵7送去污水处理站D进行生化处理。经废液分离器1处理后的水含油量不大于500mg/L,由于大部分油被分离出来,使得污水的含油量及COD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污水站的运行成本。废液分离器1底部沉淀产生的废液经过地沟9回流到废水集水井4中。废液分离器1底部有多个引出口是为了将分离器底部的沉积物(分布在不同位置)更好的用蒸汽吹出分离器。
这种脂肪酸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中的废液分离器1是带压运行,此压力由废水提升泵5提供,废液分离器中的废油从废液分离器的顶部引出,进入废油罐2中。废液分离器的顶部有多个引出口,废液在分离器内进行多次分离,可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废油在废油罐2中经过沉淀后再输送出去,沉淀产生的废液从废油罐的底部分离出去,经过地沟9回流到废水集水井4中。图中B为低压蒸汽,用来吹扫废液分离器1和废油罐2中积累的残渣。废油罐2、废水集水井4和污水收集池6的液位可分别由液位检测仪表10、11、12进行检测,并根据液位对废油泵3、废水提升泵5和污水提升泵7进行控制,整个废水处理过程可采用集中程序控制、自动运行。废水提升泵5和污水提升泵7可以有多个,并联连接、轮流使用和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1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