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荧光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4607.1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施跃民;陈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19/00 | 分类号: | B43K19/00;B43K24/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周珏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荧光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笔,尤其是涉及一种固体荧光笔。
背景技术
荧光笔因其颜色鲜艳并带有荧光,因此可用于绘画、手工制作卡片,在儿童和学生中大受欢迎,另外在办公中可用于标记。目前,荧光笔一般采用的是液体墨水,使用这种荧光笔在一些纸上绘画时会由于液体墨水的渗水特性而导致图画轮廓不清晰,影响了绘画质量。因此,有关人员着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种固体荧光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透明的固体荧光笔’(专利号为:ZL201020242087.0)公开了一种透明的固体荧光笔,包括相互套接的笔帽及笔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的固体荧光笔芯,所述固体荧光笔芯设于所述笔身内部。这种固体荧光笔很好的解决了液体墨水荧光笔渗水的问题,但是长时间使用后,固体荧光笔芯的笔头会消耗完,而笔身内的固体荧光笔芯却无法得到有效使用,减少了书写长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提高笔芯利用率的固体荧光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体荧光笔,包括笔身和设置在所述的笔身内的固体荧光笔芯,所述的笔身由握持部和与所述的握持部活动连接的后封组成,所述的后封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的尾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推动杆,所述的螺旋推动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内螺纹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的握持部的内壁上轴向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条,所述的螺旋推动杆上轴向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的后封转动时,所述的螺旋推动杆带动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在所述的笔身内轴向移动。
所述的后封包括一体连接的转动部和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的握持部内,所述的连接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的握持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凸条,所述的环形凸条嵌入所述的环形凹槽内。
所述的连接部的前端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的连接部的轴心平行的槽,所述的连接部的前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突起。
所述的螺旋推动杆的最前端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内与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的尾端固定连接的插接部,所述的螺旋推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的尾端端面面接触的推动平台,所述的推动平台的直径小于所述的握持部的内径。
所述的插接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防止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往所述的笔身内回缩移动过程中与所述的螺旋推动杆脱离的突起。
一种固体荧光笔,包括笔身和设置在所述的笔身内的固体荧光笔芯,所述的笔身由握持部和与所述的握持部活动连接的后封组成,所述的后封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的尾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推动杆,所述的螺旋推动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内螺纹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的握持部的内壁上轴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引向槽,所述的螺旋推动杆上轴向设置有与所述的引向槽相配合的引向条;所述的后封转动时,所述的螺旋推动杆带动所述的固体荧光笔芯在所述的笔身内轴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笔身内设置一个与固体荧光笔芯固定连接的螺旋推动杆,螺旋推动杆上轴向设置有与在笔身的握持部的内壁上轴向设置的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且螺旋推动杆通过设置于其外周壁上的外螺纹与设置于笔身的后封的内周壁上的内螺纹的相互配合带动固体荧光笔芯在笔身内轴向移动,当露在笔身外的固体荧光笔芯消耗完后,只需要转动后封,就能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使得螺旋推动杆带动笔身内的固体荧光笔芯向笔身外轴向移动,从而将位于笔身内的固体荧光笔芯推到笔身外,使得固体荧光笔可以继续使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固体荧光笔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持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封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推动杆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4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供电装置及无线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气流自助启动式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