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罩弯管组件和具有该面罩弯管组件的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5201.5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9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熠;于志钢;陈兴文;高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徐丁峰;付伟佳 |
地址: | 10004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罩 弯管 组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罩弯管组件和具有该面罩弯管组件的面罩。
背景技术
为了使人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能够顺畅地进行呼吸以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代谢,各种面罩应运而生,例如用于治疗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和其它呼吸紊乱现象的呼吸辅助设备的呼吸面罩、用于在复杂环境下的防毒面罩等等。
面罩通常包括使用者接触装置和与使用者接触装置连接的输气管,输气管可以将气体提供装置提供的可供呼吸气体输送给使用者。当该呼吸面罩正常使用时,通常会保持输气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将可供呼吸的气体都提供给使用者。然而,当气体提供装置出现故障或其它问题而停止工作时,由于没有可供呼气的气体来源,这种良好的密封性反而会给使用者带来困扰,甚至带来危险。尽管使用者接触装置上会设置若干将使用者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排入环境中的出气孔,但这些出气孔能够流通的气体量不足以维持使用者的正常呼吸。
因此,需要一种面罩弯管组件和具有该面罩弯管组件的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罩弯管组件,包括:弯管,其包括进气段和出气段,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出气段在两者的端部成角度地连接;通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弯管上,所述通气装置上设置有通气孔;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弯管内部靠近所述通气装置处,所述阀门具有能够使所述弯管通过所述通气孔与外界连通的打开位置以及能够封闭所述通气孔的关闭位置,所述阀门构造为当输送气体时所述阀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且当停止输送气体时所述阀门自动进入所述打开位置。
优选地,所述通气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出气段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阀门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通气装置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通气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尺寸小于其底部的尺寸,所述阀门的一端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能够进入所述凹槽并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通气装置包括:通气板,其在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出气段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弯管的管壁上,且所述通气板上设置有所述通气孔;气体引导件,其在所述弯管内部连接至所述通气板,所述气体引导件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孔连通,且所述气体引导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构造为当所述阀门向上翻转第一角度后能够被封闭,所述第一角度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气体引导件包括顶板以及在所述顶板的两侧对称地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通气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限定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平行于所述出气段的气体输送路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40-50度。
优选地,所述阀门包括弹性阀片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弹性阀片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通气装置的下部,当输送气体时所述弹性阀片能够向上弯曲以使所述阀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当停止输送气体时所述弹性阀片自动进入所述打开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罩,其包括使用者接触装置,所述面罩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面罩弯管组件,所述面罩弯管组件连接至所述使用者接触部,用于在使用时为所述使用者接触装置输送气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罩弯管组件能够在气体提供装置停止输送可供呼吸的气体时保证使用者的正常呼吸,避免对使用者使用(尤其是夜间使用)产生影响。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面罩弯管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面罩弯管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面罩弯管组件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阀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52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切割工装测试系统
- 下一篇:卡式全自动注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