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断点触头的触头支持与触桥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5597.3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6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仇仙者;杨佰传;朱奇敏;黄世泽;屠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20 | 分类号: | H01H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穆瑞丹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点 支持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断点触头的触头支持与触桥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触头系统是开关电器的必要组成部分,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开关电器工作时主回路流过的电流。对于控制与保护开关,其触头系统多采用双断点结构。专利号为ZL95227387.X和专利号为ZL01238478.X专利即公开了具有上述双断点的触头系统的开关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触头系统的两个动触头设置于动触桥2的左右两端,静触头设置在动触点上端;在正常工作时,所述动触桥2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紧靠在触头支持上,主电路电流从P1流入,经过动触桥2,经过短路脱扣器,再从P2流出。当需要断开时,电磁系统会作用于触头支持1上,使触头支持1带动动触桥2向下运动;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动触头和静触头之前产生较大的电动斥力,双断点触头均被断开。同时,短路脱扣器动作,同时带动触头支持向下运动,从而将动触头保持在断开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动静触头的可靠分合,触头支持1与动触桥2之间的配合关系均设计为紧配合,即其连接部位为一个平面;这样,在理想的状态下正常工作时,在弹簧作用下,触头支持1与动触桥2紧密结合,动触桥2两端的动触头与其上侧的静触头紧密连接。但是,在实际应用特别是短路试验过程中,当其中一侧的触头损伤时,由于动触桥2和触桥支持1的平面接触关系,按正常工作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出现两个触头一个导通、一个不导通的情况,严重时导致触头烧毁;而在额定运行分断能力试验时,双断点也无法保持同步。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双触点的触头系统双断点不能可靠闭合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确保双断点触头在各种情况下均能够可靠闭合的触头支持与触头的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断点触头的触头支持与触桥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触头支持以及通过弹簧压靠在所述触头支持上的触桥,所述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动触点,所述触头支持与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支点,所述触桥两端的所述动触点以所述支点枢转,调节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合。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线接触,所述触头支持的连接部位为弧面或平面,对应的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为平面或弧面。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线接触,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均为弧面。
所述触头支持的连接部位为内凹的弧面,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为外凸的弧面。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均为外凸的弧面。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线接触,所述触头支持的连接部位为三棱柱或平面,对应的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为平面或三棱柱,所述触头支持与所述触桥的接触处为三棱柱的棱边。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面接触,所述触头支持的连接部位为四棱柱或平面,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为平面或四棱柱,所述触头支持与所述触桥的接触处为所述四棱柱的柱面。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面接触,所述触头支持的连接部位为截面为梯形的棱柱或平面,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为平面或截面为梯形的棱柱,所述触头支持与所述触桥的接触处为所述梯形的短边。
所述触头支持和所述触桥的连接处为点接触,所述触头支持的连接部位为球形或平面,所述触桥的连接部位为平面或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的触头支持与触桥的连接结构,其触头支持与触桥的连接处作为支点,触桥两端的动触点以支点枢转,实现调节动静触点的接合;当触头材料磨损,以及零件尺寸变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结构自动找正,实现双断点的可靠闭合,很好解决了开关的同级同步性问题,大大提高了开关的可靠性,也提升了产品的性能指标,特别是短路分断能力。
(2)优选的,该触头支持与触桥的连接结构采用线接触,其可以保证所述触桥能够以连接处枢转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触桥与触头支持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触头灭弧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5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键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容器用塑料外壳定位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