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和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6995.7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乐县兴魏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624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中和釜。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化工产品,是以工业萘为主要原料,经过磺化反应、缩合反应和中和反应而成液体萘系的减水剂产品。中和釜是中和反应的关键设备,目前的中和釜,结构复杂且内部反应物腐蚀中和釜内壁,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中和釜,解决了结构复杂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中和釜,该中和釜为内部设有内腔的中和釜,从中和釜的顶部伸入到内腔中的搅拌装置和设于中和釜的顶部且带动搅拌装置旋转的电机装置;中和釜为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制成的中和釜。
进一步,在所述中和釜的顶部设有至少二个进料口,在中和釜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卸料口。
进一步,所述至少二个进料口包括中和料进料口和碱进料口。
进一步,该中和釜内部形成所述内腔的内腔壁上设有陶瓷层。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柱和搅拌桨,搅拌柱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装置连接且另一端设有搅拌桨。
进一步,所述电机装置包括与所述中和釜的顶部连接的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和减速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效率高,安装方便。
2、采用设有陶瓷层的内腔,提高了中和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和釜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中和釜;11-内腔;12-顶部;13-陶瓷层;14-中和料进料口;15-碱进料口;16-侧壁;17-底部;18-卸料口;2-搅拌装置;21-搅拌柱;22-搅拌桨;3-电机装置;31-机架;32-电机;33-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中和釜,该中和釜为内部设有内腔的中和釜,从中和釜的顶部伸入到内腔中的搅拌装置和设于中和釜的顶部且带动搅拌装置旋转的电机装置;中和釜为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制成的中和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和釜,该中和釜为内部设有内腔11的中和釜1,从中和釜的顶部12伸入到内腔中的搅拌装置2和设于中和釜的顶部12且带动搅拌装置2旋转的电机装置3;中和釜1为PPR(无规共聚聚丙烯,pentatricopeptide repeats)制成的中和釜。
在中和釜的顶部12设有至少中和料进料口14和碱进料口15。在中和釜的侧壁16靠近底部17的位置处设有卸料口18。形成内腔11的内腔壁上设有陶瓷层13。
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柱21和搅拌桨22,搅拌柱21的一端与电机装置3连接且另一端设有搅拌桨22。
电机装置3包括与中和釜的顶部12连接的机架31、安装在机架31上的电机32和减速机33。
本实施例中和釜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乐县兴魏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昌乐县兴魏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6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