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油门拉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8193.X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肖智;黄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04 | 分类号: | F02D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油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油门拉索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前舱空间有限,为避免油门拉索与风扇或其它零部件干涉,油门拉索通常采用导向管来控制走向。如图 6所示,现有油门拉索由拉索护套1、导向管2、固定接头4和拉索芯线5组成,拉索护套和固定接头用导向管衔接,拉索芯线从拉索护套和固定接头中穿过。由于拉索护套和固定接头往往采用橡胶制成,其摩擦系数高,芯线所受滑动阻力大,负载效率低(负载效率指拉索末端输出力与前端输入力比值的百分数),也易造成芯线早期磨损,耐久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负载效率和耐久性能的汽车油门拉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油门拉索结构,包括导向管、拉索护套、固定接头和拉索芯线,导向管两端的管内均有用于与拉索护套和固定接头定位的台阶,导向管的一端套在拉索护套上,另一端套在固定接头上,所述拉索芯线穿过拉索护套、导向管和固定接头,拉索护套与导向管铆接固定,固定接头与导向管铆接固定,在导向管的管道内设有内衬管,内衬管由耐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拉索芯线从内衬管内穿过,该内衬管的靠近拉索护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头,限位头一面与拉索护套抵触,另一面与导向管中的该端的台阶配合连接,所述内衬管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接头的通孔。
其中所述内衬套的材料一般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聚己二酰己二胺或聚四氟乙烯。
在油门拉索工作时,拉索芯线会出现一定的摆动,带动内衬管与固定接头间摩擦产生异响,为了消除异响,所述固定接头的通孔在孔口位置具有向外增大的锥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油门拉索结构,通过在导向管内增加耐磨和摩擦系数较低的内衬管,拉索芯线从内衬管中通过,有效避免了拉索芯线与拉索护套和固定接头的剧烈摩擦,尽可能地减小了拉索芯线的滑动阻力,因此提高了油门拉索的耐久性和负载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拉索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衬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油门拉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种油门拉索结构,包括导向管2、拉索护套1、固定接头4和拉索芯线5,导向管2两端的管内均有用于与拉索护套1和固定接头4定位的台阶,导向管2的一端套在拉索护套1上,另一端套在固定接头4上,所述拉索芯线5位于拉索护套1、导向管2和固定接头4内,拉索护套1与导向管2铆接固定,固定接头4与导向管2铆接固定,在导向管2的管道内设有内衬管3,内衬管3由PTFE(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拉索芯线5从内衬管3内穿过,该内衬管3的靠近拉索护套1的一端设有限位头31,限位头31与拉索护套1抵触,并与导向管2中的该端的台阶配合连接,其中该端台阶的形状应尽量与内衬管3的限位头31吻合,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头31为喇叭状外扩结构,所述的限位头31通过与拉索护套1抵触,并卡在导向管2中的台阶上,使得内衬管能够有效地固定在导向管中,不会从导向管的任一一端滑出,为避免拉索芯线5与固定接头接触摩擦,所述内衬管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接头的通孔41;在油门拉索工作时,拉索芯线5会出现一定的摆动,带动内衬管3与固定接头4间摩擦产生异响,为了消除异响,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接头4的通孔41在孔口位置具有向外增大的锥度,使得拉索芯线5与通孔41间留有缝隙,避免了相互摩擦而带来的异响。
上述内衬套3的材料还可为其他耐磨和摩擦系数较低的塑料,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M(聚甲醛)或PA66(聚己二酰己二胺)。
在安装上述油门拉索结构时,先将固定接头4插入导向管2的一端,并让固定接头4与导向管2的该端的台阶接触定位;将内衬管3从导向管2的另一端插入,并穿过固定接头4,内衬管3的限位头31与该端的台阶接触定位;拉索护套1插入导向管2,并将内衬管3抵住;将拉索芯线5依次穿过拉索护套1和内衬管3;最后将拉索护管1和固定接头4铆接固定在导向管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8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雨水冲洗生态公厕
- 下一篇:一种深层净化工业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