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弯折角度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8856.8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4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财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财庆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弯折 角度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弯折角度的工具,尤其是指一种借助弯折角度而能够使用于狭小空间的工具。
背景技术
接杆形态的手工具因为能够承接不同样式的起子头而赋予其多样化的使用性。
参照图13,为一种现有的起子夹头。其包括有一套件与一杆件,套件套置杆件,杆件设有套接孔,套接孔能够套接起子头,套件一端卡设一磁性体,套件另一端滑设杆件,使杆件可于套件内滑移,借助杆件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而可快速拆装起子头。
前述的起子夹头使用方式为起子夹头套接起子头,以起子头驱动螺件或待驱动物件,起子头的中心轴线与起子夹头的中心轴线共线,这种传统式的起子夹头因为无法改变握持与驱动角度,而无法伸入具有角度的狭小空间,而不适用于许多场合。以汽车的引擎室而言,引擎室的空间狭小,某些螺件被其它零件层层叠叠所遮蔽而无法以传统式的工具螺锁。
现有技术有一种方式能够驱动被隐藏在内部的螺件,其采用一种缆线式的接头,缆线能够随意弯折成需要的角度,将缆线一端的接头伸入缝隙中,转动缆线而驱动接头同步转动,进一步能够螺锁或螺松螺件。缆线因为具有可饶性而能提供弯折的功效,但,也因为可饶性的特点让缆线无法提供足够的扭力,使得螺件的锁固力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这种缆线式的接头仅能使用于轻量的设计,对于需要合乎标准的锁固力的机台而言并不适用。
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极力寻求解决之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能够使用于狭小空间。
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具有弯折角度能够允许承接于承接件的工具头伸入更为狭小且弯折角度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螺锁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次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双头接头提供两端的弯折功效,进一步达到符合弯折要求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又一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双头接头的连接部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四结合部,该连接部提供该套部驱动工具头时具有较佳的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包含有:
一个杆件,其包括一个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呈多角孔状,该杆件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一轴线,该第一轴线连接该杆件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
一个双头接头,其包括一个连接部、一个第一颈部、一个第二颈部、一个第二结合部与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双头接头的两端,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该第一颈部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该第二颈部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结合部,该连接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呈多角球状,该双头接头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二轴线,该第二轴线连接该双头接头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该双头接头能够相对该杆件枢转于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该双头接头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形成一个第一弯折角度;
一个承接件,设有一个第四结合部与一个套部,该第四结合部呈多角孔状,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第四结合部,该套部承接工具头,该连接部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四结合部,该连接部提供该套部驱动工具头时的驱动力,该承接件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三轴线,该第三轴线连接该承接件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该承接件能够相对该双头接头枢转于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该承接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与该承接件都位于该第二位置,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形成一个第二弯折角度;
该第一弯折角度介于135。至180。之间,该第二弯折角度介于90。至135。之间。
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还包括一个滑套,该滑套设有一个轴向的通孔,该通孔周缘设有一个限位滑槽,该限位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抵部与一个第二抵部,该承接件包括一个卡抵件,该卡抵件环设于该承接件外周缘的两端之间,该滑套与该承接件相对滑移,该卡抵件选择性卡抵于该第一抵部与该第二抵部,该卡抵件为C形扣件。
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第一结合部包括数个第一平面与数个第一角,该连接部包括数个第二平面与数个第二角,该第四结合部包括数个第三平面与数个第三角,该第二平面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三平面,该第二角对应于该第一角与该第三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财庆,未经陈财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88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