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9767.5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8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辉;王荣辉;胡俊超;王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纳斯威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天津市宝坻***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自动 补偿 密封 中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一种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
背景技术
阀门是工业管道上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常用来截断、调节管道中的流体介质。有些管道中的介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普通的金属材料不能满足要求,如果采用耐腐蚀性能好的双相不锈钢、超级双相不锈钢、钛合金则价格昂贵,因此需要在金属阀门内部衬上一层橡胶材料,使介质和金属本体不接触,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成本。上述的阀门靠环形胶套与蝶板、阀轴形成密封结构,保证介质不会由阀门内部进入环形胶套与阀体之间。但由于制造和使用时环形胶套的凸环内孔壁以及环形胶套与蝶板接触的端面在长期压缩的状态下出现永久变形,导致介质进入环形胶套与阀体之间的空隙,进而导致阀体被腐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的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
包括阀体、分别设置在阀体上轴孔与下轴孔中的上轴套和下轴套、对应安装在上轴套与下轴套内孔中的上阀轴和下阀轴、设置在上轴孔与上阀轴之间的固定套、与阀体固定连接且作用在下阀轴底端上的底盖、镶嵌在阀体左卡环与右卡环上的环形胶套、分别对称作用在所述环形胶套的两个凸环端面上的两个弹簧补偿装置以及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阀轴和下阀轴对应固定连接的蝶板,所述蝶板与所述环形胶套密封作用在一起并且蝶板在上阀轴和下阀轴的限制下只能围绕上阀轴和下阀轴的轴线转动,每个所述弹簧补偿装置包括作用在环形胶套凸环端面上的支持环和安装在支持环与阀体之间的碟形弹簧。
采用上述结构的蝶阀,由于在环形胶套和阀体之间设置一个弹簧补偿装置,即使当环形胶套产生永久变形后,弹簧仍然可以提供适当的推力来维持一个密封结构,防止介质进入环形胶套与阀体之间的空隙,进而防止阀体被腐蚀,延长了蝶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的左剖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弹簧补偿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带有自动补偿轴端密封的中线蝶阀包括阀体1、分别设置在阀体1上轴孔1-2与下轴孔1-3中的上轴套2和下轴套3、对应安装在上轴套2与下轴套3内孔中的上阀轴4和下阀轴5、设置在上轴孔2与上阀轴4之间的固定套6、与阀体1固定连接且作用在下阀轴5底端上的底盖7、对应镶嵌在阀体1左卡环1-4与右卡环1-5上的环形胶套8、分别对称作用在所述环形胶套8的两个凸环8-1端面上的两个弹簧补偿装置以及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阀轴4和下阀轴5对应固定连接的蝶板9,所述蝶板9与所述环形胶套8密封作用在一起并且蝶板9在上阀轴4和下阀轴5的限制下只能围绕上阀轴4和下阀轴5的轴线转动,每个所述弹簧补偿装置包括作用在环形胶套8凸环8-1端面上的支持环10和安装在支持环10与阀体1之间的碟形弹簧11。
采用在环形胶套8和阀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补偿装置,利用碟形弹簧11被压缩时可以储存一定能量的原理,使弹簧力一直作用在环形胶套上,从而保证环形胶套8与蝶板9之间始终有一定的比压,通过对碟形弹簧11预压缩量的计算,保证环形胶套8与蝶板9之间的比压大于该处的必须比压,即使当环形胶套8产生永久变形后,碟形弹簧11仍然可以提供适当的推力来维持一个密封结构,防止介质进入环形胶套8与阀体1之间的空隙,进而防止阀体1被腐蚀,延长了阀体1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纳斯威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博纳斯威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9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