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微环境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9836.2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3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明;张志军;周永斌;刘连强;訾惠君;魏雪生;李淑芳;罗莹;李凤美;王玫;张崇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环境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食用菌微环境培养箱。
背景技术
食用菌营养丰富,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并且蛋白质中的20种氨基酸在食用菌中普遍存在。食用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生理代谢起重要作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此外,食用菌大多富含多糖、多肽、生物碱、三萜等成分,具有一定药用和保健价值。目前,食用菌种植主要以大棚及其它设施栽培,逐渐趋向于工厂化栽培。而微环境(家庭、办公室等)栽培研究较少,因此本发明提供了食用菌微环境培养箱,便于消费者在家庭、办公室、汽车车箱等微环境栽培食用菌,这样消费者不仅能体验到种植食用菌的乐趣和成就感,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而且能品尝到真正无大气污染、病虫害侵染等环境污染的绿色食用菌。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食用菌文化,推动食用菌产业的良好发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食用菌微环境培养箱。本发明所述的食用菌微环境培养箱,解决了微环境种植食用菌时菌棒缺水干死或透气不良等难题,且易于栽培,便携灵活,制作成本低。不仅可以在家庭、办公室、汽车车箱等微环境栽培,而且还可以制作食用菌礼品箱送予亲朋好友,分享种植食用菌的乐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菌培养箱主要包括:主箱体、箱盖、食用菌菌袋(或菌瓶)托杯、箱底防水托盘及海绵垫。其中箱主体上开有出菇孔和/或透气孔。在使用本发明时,可将食用菌菌袋(或菌瓶)放入箱中托杯,然后在菌杯中加水后,合盖后放置,等待出菇。由于托杯与菌袋(或菌瓶)之间的间隙充满水,且托杯高度是菌棒(或菌瓶)高度的1/2,所以既可以实现微环境水蒸发,以保证食用菌生长所需水分和水汽,又不会影响菌袋(或菌瓶)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既可满足食用菌生长所需水分,也保证了透气性,易于食用菌栽培出菇;同时还便于放置或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开盖透视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合盖透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解体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①主箱体,其中主箱体高度是菌袋(或菌瓶)托杯高度的2.0~2.2倍,主箱体侧面宽度是托杯直径的1.1~1.3倍;②箱盖,箱盖与箱体连为一体;③箱底防水托盘,防止水浸透主箱体,且可加少量水,能保证培养箱微环境湿度;④菌袋(或菌瓶)托杯,可与主箱体分离,起到支撑菌袋(或菌瓶)及保水作用;⑤海绵垫,置于箱底防水托盘内,可与主箱体分离,起到吸水保湿及箱内湿度的均匀性的作用;⑥箱盖出菇孔和/或透气孔,孔的中心点与托杯底部中心点重合,且孔的直径是菌袋(或菌瓶)托杯直径的0.9~0.5倍;⑦和⑧为主箱体箱体侧面出菇孔和/或透气孔;⑨主箱体正面出菇孔和/或透气孔。
在使用本发明时,先将食用菌微环境培养箱箱盖打开,然后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或菌瓶)放入菌袋(或菌瓶)托杯中,接着在托杯中加水,不要让水溢出托杯即可,最后合上箱盖,等待出菇,亦可开盖出菇,可根据具体环境湿度、温度、光照强度进行开盖或合盖出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9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蝉花固体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接种用一体罐
- 下一篇:一种结构改进的收割机输送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