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悬架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0129.5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涛;徐金高;陈珩;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十堰)汽车锻钢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99/00 | 分类号: | B60G99/0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宋志雄 |
地址: | 442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是后悬架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高速化发展,整车轻量化要求日趋强烈,以钢结构为主的底盘部件轻量化的呼声越来越大;公司赶超市场发展潮流,开展了锻件结构轻量化工艺研发;汽车减量,主要从材料、工艺和结构上寻找突破。
后悬架盖板锻件毛坯在满足设计要求下,锻件的重量偏重,另外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材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其采用传统直接终锻成型工艺,导致模具磨损快,寿命低,锻件表面质量差;后期还需在维修模具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如图1、2所示,图中把长方体的零件分为上受力面和下受力面,下受力面为一个平面,从下受力面向上的内部设有加强筋把零件的内部分为多个空腔,其中空腔一为一个多边形,空腔二的尺寸高为30mm,对螺栓形成干涉,该零部件的锻件重量9.3Kg,不能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在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和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对锻件的结构做优化,使其重量减轻,特提出后悬架盖板。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后悬架盖板,包括长方体的零件,零件分为上受力面和下受力面,下受力面通过内部的加强筋分为多个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的零件两侧边对称向内设有R200mm的圆弧,长方体的零件四角设有R15mm的圆弧;空腔一是一个标准的T型空腔,空腔二的尺寸高为50mm;下受力面从中间向两边设有一个长为120mm,高为4mm的凹陷槽。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长方体的零件的脊背面从中间向两端是一个R200mm的过渡圆弧,且在脊背面的脊梁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和脊背面通过R10mm圆弧过渡,脊背面和两侧边也是R10mm圆弧过渡。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两侧边对称的R200mm的圆弧,零件四角的R15mm圆弧,长为120mm、高为4mm的凹陷槽,空腔二的尺寸高为50mm,改变了结构,减轻了重量。
脊背面的R200mm过渡圆弧,和脊背面脊梁上的加强筋,加强筋和脊背面通过R10mm圆弧过渡,脊背面和侧边也是R10mm圆弧过渡。降低了该部件的壁厚,利用加强筋的作用保证了强度。
本实用新型改变其内外部的结构,同时采用预锻后终锻成型,合理制坯,改善金属流动,明显改善模具桥部磨损提高模具寿命,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工装的费用,材料利用率也得到显著提升,锻件质量也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结构改进后重6.2Kg,锻件轻量化结构减重3.1Kg,减轻汽车整车重量,可以减少燃油消耗,使汽车可以装配更多的装备,提高汽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原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原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是长方体的零件,2是上受力面,3是下受力面,4是零件四角,5是腰侧面,6是空腔一,7是空腔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A-A向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B-B向示意图。
图中1是长方体的零件,2是上受力面,3是下受力面,4是零件四角,5是两侧边,6是空腔一,7是空腔二,8是长为120mm、高为4mm的凹陷槽,9是加强筋,10脊背面,12是R10mm圆弧一、13是R10mm圆弧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3、4、5、6所示。
后悬架盖板,包括长方体的零件1分为上受力面2和下受力面3,下受力面3通过内部的加强筋分为多个空腔,长方体的零件两侧边5对称向内设有R200mm的圆弧,长方体的零件四角4设有R15mm的圆弧;空腔一6是一个标准的T型空腔,空腔二7的尺寸高为50mm;下受力面3从中间向两边设有一个长为120mm,高为4mm的凹陷槽8。
长方体的零件1的脊背面10从中间向两端是一个R200mm的过渡圆弧,且在脊背面10的脊梁上设有加强筋9,加强筋9和脊背面10通过R10mm圆弧一12过渡,脊背面10和两侧边5也是R10mm圆弧二13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十堰)汽车锻钢件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十堰)汽车锻钢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0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