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除尘率静电粉尘凝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2169.3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保;刘杰;庄蒙蒙;张德轩;孔春林;任燕;陈雪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12 | 分类号: | B03C3/12;B03C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静电 粉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粉尘凝并器,属于高压等离子体及电除尘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日益严峻,对烟尘排放的标准有也日趋严格,因此静电除尘器作为粉尘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在除尘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凝并收尘方式是在粉尘气体进入除尘器时荷上正或负电荷,再将粉尘经过气流凝并区域通过扰流柱的方式加强相反电荷的颗粒碰撞混合,再经由后部常规电除尘器完成整个除尘过程,但是采用扰流柱形式的混合区将导致混合区气流的紊乱,影响除尘器的气流分布均匀性,且电荷粉尘与扰流柱或内壁碰撞也会导致电荷损失,影响了静电凝并增粗的效果,降低静电除尘器对粉尘的捕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除尘率静电粉尘凝并器,能够有效地解决凝并器气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能够增加凝并器凝并粉尘的效果,从而大幅提高静电除尘器对粉尘的捕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除尘率静电粉尘凝并器,包括壳体、第一型钢、第二型钢、荷电区、气流凝并区和支座,所述荷电区包括极板、正电晕极和负电晕极,所述气流凝并区包括交流电极和绝缘板,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第一型钢,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烟气流动方向平行的第二型钢,所述荷电区位于壳体内部,所述荷电区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极板,所述极板固定在壳体上并相互平行,在相邻的极板之间,交替放置有至少两对正电晕极和负电晕极,所述气流凝并区安装在荷电区的后端,所述气流凝并区内壁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安装有交流电极,所述绝缘板安装在气流凝并区内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所述支座的上端连接到壳体的第二型钢上,下端支撑到地面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游烟道、下游烟道、前置膨胀节和后置膨胀节,所述壳体前端为上游烟道,上游烟道上设置有前置膨胀节,所述壳体后端为气流凝并区,气流凝并区后端为下游烟道,下游烟道上设置有后置膨胀节,通过在烟道上设置膨胀节,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因热膨胀导致装置的位移。
作为优选,还包括正高压直流电源和负高压直流电源,所述正高压直流电源连接至正电晕极,所述负高压直流电源连接至负电晕极,通过高压直流电源对经过荷电区的粉尘粒子进行荷电,更有利于粉尘粒子凝并成大颗粒粉尘。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前端面的四条边上均设有第一型钢,壳体后端面的四条边上也均设有第一型钢,壳体的四条纵向边上均设有第二型钢,由型钢加强的壳体,保证在运行负压和部件重量载荷下能保持良好的刚性,防止电晕极与接地极的距离的改变,保证电晕电压稳定。
作为优选,所有相邻极板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合理放置极板,提高了正负电晕极对粉尘的荷电率及带电颗粒的混合均匀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支座均采用横截面高度为100~200mm的工字钢,由于工字钢的横截面具有对称性,在承受对称交变载荷时,其性能优于角钢等其它型钢,使凝并器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采用扰流柱形式的混合区改进为附加有交变电场的气流凝并区,有效解决了因扰流柱产生的气流紊流现象,增强了正负荷电的颗粒碰撞吸附,并避免了因带电颗粒碰撞而造成的电荷损失,增加了凝并器凝并的效果,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通过在凝并器的壳体上设置型钢作为加强筋,保证在运行负压和部件重量载荷下凝并器能保持良好的刚性,防止电晕极与接地极的距离的改变,保证电晕电压稳定;通过使用独立的壳体和支座,减少了烟道载荷,提高烟道的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除尘率静电粉尘凝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荷电区工作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除尘率静电粉尘凝并器的俯视图;
图4是气流凝并区的三维示意图;
图5是气流凝并区的俯视图。
图中:1-上游烟道、2-前置膨胀节、3-壳体、4-荷电区、5-后置膨胀节、6-下游烟道、7-静电除尘器、8-支座、9-气流凝并区、11-负高压直流电源、12-正高压直流电源、13-极板、14-正电晕极、15-负电晕极、16-交流电极、17-绝缘板、21-负电晕通道、22-正电晕通道、23-第二型钢、24-第一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2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伺服机构调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线路故障行波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