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制陶艺制品用液化气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5223.X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9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卢群山;卢涛;张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群山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6503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制 陶艺 制品 液化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艺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制陶艺制品用液化气窑炉。
背景技术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时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的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 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艺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由于有些陶艺品的原料是高岭土,烧制时要用高温烧制,要采用高温窑炉(1200-1400度),窑炉的设置烧制方法是还原焰,但对于低温陶,其是不适用的,烧制方法是要使用氧化焰,需要对窑炉进行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成品率的烧制陶艺制品用液化气窑炉。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烧制陶艺制品用液化气窑炉,包括一通过窑炉门能进行封闭的窑炉,在所述窑炉内底部设有滑轨,所述的窑炉内设有产品烧制架,所述的产品烧制架通过滑轮滑动安装在滑轨上,并能沿滑轨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内两侧设有凸起的曲风线,所述的产品烧制架两侧设有凹陷的曲风线,所述凸起的曲风线能够卡和在凹陷的曲风线内。
所述的产品烧制架通过隔板设置有隔层。
所述窑炉顶部呈圆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液化气窑炉的下部设置曲风线,起到全封闭作用,使窑炉内部密封性达到氧化焰的要求,提高了成品率,在95%左右,烧制时间减少到16个小时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窑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烧制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烧制陶艺制品用液化气窑炉,包括一通过窑炉门能进行封闭的窑炉1,在窑炉1内底部设有滑轨13,窑炉1内设有产品烧制架2,产品烧制架2通过滑轮23滑动安装在滑轨13上,并能沿滑轨13滑动,窑炉1内两侧设有凸起的曲风线12,产品烧制架2两侧设有凹陷的曲风线21,凸起的曲风线12能够卡和在凹陷的曲风线21内,产品烧制架2通过隔板22设置有隔层,窑炉1顶部11呈圆弧形结构。在液化气窑炉的下部设置曲风线,起到全封闭作用,使窑炉内部密封性达到氧化焰的要求,提高了成品率,在95%左右,烧制时间减少到16个小时左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群山,未经卢群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52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体征监测马桶圈的体重信号采集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