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油机的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6653.3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2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金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新民 |
主分类号: | B05B9/03 | 分类号: | B05B9/03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陈建中 |
地址: | 214419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油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油机,特别涉及一种注油机的喷嘴。
背景技术
目前注油机上普遍使用的喷嘴,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喷嘴、前端部与所述的喷嘴的后端部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具有用于连接的第一螺孔、与所述的第一螺孔相连通的通油孔,所述的通油孔直接与所述的第一内腔相连通,在注油时,油直接从通油孔内进入第一内腔内喷出,喷出的压力小,达不到所需的射程,且油容易在喷嘴的前端部堆积,造成油的浪费,且容易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注油机的喷嘴,喷油射程远,油不易在喷嘴的前端部堆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注油机的喷嘴,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喷嘴、前端部与所述的喷嘴的后端部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具有用于连接的第一螺孔、与所述的第一螺孔相连通的通油孔,还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针芯,所述的针芯插在所述的第一内腔内,所述的针芯的后端部与所述的连接件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内腔与所述的通油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内腔与所述的第一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喷嘴的前端部位于所述的针芯的前端部的前方,所述的连接件上还具有通气孔,所述的针芯与所述的喷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通气孔与所述的间隙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间隙的厚度为0.05-0.2mm。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间隙的厚度为0.1mm。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的喷嘴上具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的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的第二螺孔相配合,所述的通油孔与所述的第二螺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喷嘴包括喷嘴本体、与所述的喷嘴本体相固定连接的喷嘴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螺纹段设置于所述的喷嘴连接部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的针芯上具有第三螺纹段,所述的第三螺纹段与所述的第三螺孔相配合,所述的通油孔与所述的第三螺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针芯包括针芯本体、与所述的针芯本体相固定连接的针芯连接部,所述的第三螺纹段设置于所述的针芯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在连接件上开设通气孔,用于通助推的气体,当油从通油孔进入第二内腔内且即将进入第一内腔内时,气体与油在第一内腔内混合,在气体的助推作用下,将油射出,射程较远,且油不会在喷嘴的前端部堆积,减少油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针芯示意图;
图2为喷嘴示意图;
图3为连接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内腔;2、连接件;3、第一螺孔;4、通油孔;5、第二内腔;6、通气孔;7、间隙;8、通道;9、第二螺孔;10、第二螺纹段;11、喷嘴本体;12、喷嘴连接部;13、第三螺孔;14、第三螺纹段;15、针芯本体;16、针芯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注油机的喷嘴,包括具有第一内腔1的喷嘴、前端部与所述的喷嘴的后端部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件2,所述的连接件2上具有用于连接的第一螺孔3、与所述的第一螺孔3相连通的通油孔4,还包括具有第二内腔5的针芯,所述的针芯插在所述的第一内腔1内,所述的针芯的后端部与所述的连接件2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内腔5与所述的通油孔4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内腔5与所述的第一内腔1相连通,所述的喷嘴的前端部位于所述的针芯的前端部的前方,所述的连接件2上还具有通气孔6,所述的针芯与所述的喷嘴之间具有间隙7,所述的通气孔6与所述的间隙7之间通过通道8相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的间隙7的厚度为0.1mm。
如图2-4所示,所述的连接件2上开设有第二螺孔9,所述的喷嘴上具有第二螺纹段10,所述的第二螺纹段10与所述的第二螺孔9相配合,所述的通油孔4与所述的第二螺孔9相连通。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喷嘴包括喷嘴本体11、与所述的喷嘴本体11相固定连接的喷嘴连接部12,所述的第二螺纹段10设置于所述的喷嘴连接部12上。通常所述的喷嘴本体11与所述的喷嘴连接部12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新民,未经金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6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动筛
- 下一篇:一种磨煤机煤粉高效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