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燃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6956.5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白红俊;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陆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30 | 分类号: | F23G5/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俊志 |
地址: | 31002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高达1.7亿多吨,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率不足1/3,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更低,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
目前,国内最有效且最经济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即为垃圾焚烧发电。目前我国用来焚烧垃圾发电的锅炉主要有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技术原因,现阶段炉排炉的炉排技术均为国外技术,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极高,一般城市难以承受。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这些年发展迅速,以其燃料适用性广、低NOx燃烧及高效的炉内脱硫被应用到广泛的领域。
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有着含水量高、热值低、成分复杂多变等特点。因此,为了保证锅炉的稳定燃烧,一般都需要掺烧一部分高热值的煤。在煤炭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掺烧煤炭即意味着经济效益的降低。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此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可纯燃垃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0201473870用于垃圾焚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该专利没有该专利中所述的燃烧室不是全绝热设计,不能提高燃烧室内温度,从而不能保证垃圾能稳定着火和燃烧;所述的空气预热器没有分两级布置,只在省煤器下方设有空气预热器,不能进一步提高入炉热风温度,不能确保垃圾纯烧;所述的过热器的横向节距没有增大,没有降低烟气流速,不能减轻受热面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结构设计合理、受热面结构及锅炉配风布置合理、锅炉连续运行时间延长、运行成本低的纯燃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纯燃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全绝热水冷壁炉膛、分离器、下降烟道、上升烟道、对流受热面、空气预热器和省煤器;全绝热水冷壁炉膛和分离器通过管道连接,分离器后设有下降烟道和上升烟道;上升烟道中设有对流受热面,上升烟道后的竖井烟道内设有空气预热器和省煤器;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在省煤器的上下。全绝热炉膛提高炉膛温度,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提高入炉热风温度,确保垃圾纯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绝热水冷壁炉膛内敷设有耐火耐磨浇注料。隔绝炉膛水冷壁管同烟气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受热面的横向节距为20厘米。加大对流受热面横向节距,降低烟气流速,减轻受热面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降烟道和上升烟道是由膜式水冷壁组成的。
本实用新型同原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优点:1、纯燃垃圾工况下垃圾能稳定着火和燃烧, 2、全炉膛敷设耐火耐磨浇注料,避免管壁磨损,延长使用寿命;3、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提高入炉热风温度,确保垃圾纯烧; 4、加大对流受热面横向节距,降低烟气流速,减轻受热面的磨损; 5、多通道式结构,进一步沉降烟气中的灰尘,减轻尾部受热面的磨损;6、本实用新型可日处理垃圾量600吨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全绝热水冷壁炉膛1、分离器2、下降烟道3、上升烟道4、对流受热面5、空气预热器6、省煤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全绝热水冷壁炉膛1、分离器2、下降烟道3、上升烟道4、对流受热面5、空气预热器6、省煤器7。
本实施例中,锅炉为中温中压参数锅炉(额定蒸汽压力3.82MPa,额定蒸汽温度450度),给水温度150度,垃圾是热值为950千卡/千克的纯燃垃圾。所述的对流受热面5的横向节距加大到20厘米,所述的对流受热面5由从下往上依次是一组高温过热器,一组中温过热器,两组低温过热器和一组蒸发器;上下空气预热器6的管箱回程数分别为四回程和三回程,省煤器7设有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陆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陆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6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