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防滑拐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7261.9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8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井有法;邢立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有法 |
主分类号: | A45B9/00 | 分类号: | A45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防滑 拐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杖,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防滑拐杖。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来说,拐杖是出行的必备的工具。现有技术的拐杖包括杖体和手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随持杖人运动的不同状态,拐杖杆与地面的角度在不断变化,传统拐杖为单点支撑,在光滑路面、不平坦、斜坡路面时拐杖杆与地面不成90度时存在发生拐杖倾滑导致人摔倒的几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拐杖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保证了持杖人的行走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光滑、不平坦或斜坡路面安全行走的减震防滑拐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防滑拐杖,包括:拐杖杆,其特征是:拐杖杆与可自动转动底座连接;可自动转动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内设置有塑胶球体,塑胶球体上部的球体内嵌有嵌件;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上开有弧形槽;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固定连接;拐杖杆的下端与嵌件的上端固定连接,并在弧形槽内转动;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上连接有三个支撑脚。
根据所述的减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焊接连接。
根据所述的减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塑胶球体内嵌有嵌件并置于底座球形外壳内。
根据所述的减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嵌件上部伸出弧形槽通过螺纹与拐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根据所述的减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三个支撑脚成120度均匀分布,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度。
本实用新型拐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持杖人在行走过程中变形防滑、吸收压力减震。适合于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使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拐杖的杖体底座可以自动转动,因此,在拐杖离地面后底座自动转动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不会出现底座与地面打滑现象,更加方便老人或残疾人在光滑、斜坡或不平坦路上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拐杖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拐杖底座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A向视图。
图6~9为本实用新型拐杖使用过程中的示意图。
附图中:1、拐杖杆;2、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3、塑胶球体;4、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5、支撑脚;6、嵌件;7、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减震防滑拐杖如图1、图3所示,包括:拐杖杆1,拐杖杆1与可自动转动底座连接;可自动转动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4,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4内设置有塑胶球体3,塑胶球体3上部的球体内嵌有嵌件6;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2上开有弧形槽7;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4固定连接;拐杖杆1的下端与嵌件6的上端固定连接,并在弧形槽7内转动;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4上连接有三个支撑脚5。
所述底座球形外壳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壳下半部4焊接连接。
所述嵌件6通过螺纹与拐杖杆1固定连接。
所述嵌件6上部伸出弧形槽7与拐杖杆1的下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三个支撑脚5成120度均匀分布,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可转动杖体、带嵌件塑胶球及可自动转动底座,转动底座与三个支撑脚为一体,三个支撑脚均匀分布,采用以上该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拐杖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的可自动转动底座内部为塑胶材质球体,塑胶球体通过其嵌件与杖体相连,利用塑胶球体在持杖人压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变形与球形底座内表面形成摩擦力,从而可准确及时的阻止其两者的相对滑动,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塑胶球体的变形减小了底座受到的压力,塑胶球体的密度小质量轻,减小了底座的重量给持杖人舒适感,使用寿命长。
2、所述的底座为球形壳体和三个支撑脚的组合体,球形壳体的下半部分与三个支撑脚一体成型,提高了底座与地面接触面的牢固性。球形壳体上半部分的中心轴处开有条形的弧形槽,弧形槽宽度与塑胶球体嵌件尺寸相当,以限制拐杖使其不会左右转动。弧形槽的长度适合使用者行走时杖体前后运动的距离,使持杖人更加舒适、稳定、安全的行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有法,未经井有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72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