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支撑托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8027.8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5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胜;任红;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4 | 分类号: | E21B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易继贵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空心 抽油杆卸 负荷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支撑托,适用于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抽油机井抽油杆为实心抽油杆,而对于高结蜡井、单卡管柱井等特殊井在油管内不能进行清蜡,只能在套管采用热洗方式进行清蜡。针对上述局限,目前各油田多采用新型清蜡方式——空心抽油杆技术。该空心抽油杆内径25mm,外径36mm,每一千米重量达5吨。对空心抽油杆油井进行修井作业、更换抽油机悬绳器和井口无线载荷变送器时,多采用空心抽油杆方卡子卸负荷,由于空心抽油杆柱重量大,方卡子内牙锋利,每次井口卸负荷对井口空心抽油杆表面造成机械损伤,在空心抽油杆表面形成压印(凹坑),损伤部位随光杆进出盘根盒做上下运动,时间一长,会造成盘根盒中的盘根失去原有的密封作用,从而导致此类抽油机井井口漏失,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油井维护成本和员工的劳动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支撑托,与方卡子配合进行卸负荷,保证空心抽油杆机械损伤面进入不到盘根盒中,避免井口漏失,延长盘根使用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支撑托,由上承重板1、锥形支撑托2和下承重板3组成,其中,上述上承重板1、锥形支撑托2和下承重板3依次焊接,上述锥形支撑托2上部外径小于下部外径,上述锥形支撑托2中心开有通径中心孔5,侧面开有槽口4。
上述中心孔(5)内径大于槽口(4)宽度。
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支撑托,与方卡子配合使用,能保障井口空心抽油杆损伤面不再进入到井口盘根盒内,防止了井口原油的漏失,延长了盘根的使用周期,节约了油井的维护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工作量;该工具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承载力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空心抽油杆卸负荷支撑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托适用于空心抽油杆,空心抽油杆柱重量大,必须对支撑托进行加强设计,所用材料均采用45#钢,以增加承载力。锥形支撑托2的顶端与上承重板1进行加固焊接,锥形支撑托2的底端则与下承重板3进行焊接,并在焊接好的支撑托一侧开一大于空心杆外径的槽口4,便于空心杆插入支撑托中心,最后在该支撑托中心开一内径大于槽口的中心孔5,便于空心杆在支撑托中有活动余量。
该支撑托使用时将支撑托置于盘根盒上,支撑托上方打好空心杆方卡子,启动抽油机卸除驴头负荷,进行更换悬绳器、载荷变送器等操作。
现场可根据实际需求制作不同长度、规格的支撑托,就地取材制作:上下承重板用2寸法兰片代替,锥形支撑托用电动机皮带轮里的衬套代替,进行加固焊接制成垫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8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