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余热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8047.5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0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民 |
主分类号: | F28D11/02 | 分类号: | F28D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7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余热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设备,即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蒸汽进行加工作业。蒸汽用过之后就要排放到大气中,这部分排放的蒸汽,有的温度还很高,因此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例如,在淀粉生产过程中,淀粉以及副产品都需要用蒸汽进行干燥处理。在处理设备的末端,蒸汽的尾气温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在60-100℃之间。这些尾汽虽然很热,但却很难利用。其原因是:目前,我们对尾汽热量的回收都是采用换热器来进行,换热器多为通水的管路,在蒸汽中穿过,把蒸汽的热量吸收到水中,送往用热的场所。可是,蒸汽在运行过程中参入一些不凝气体,而蒸汽和不凝气体的密度分布有很大的差异,蒸汽是外虚内实,不凝气体是外实内虚。也就是说,蒸汽团的外围压力低于内部压力,特别是当外围蒸汽与换热壁面进行热交换时压力更会降低。而不凝气体恰恰相反,外围压力高于内部压力。由于这个原因,不凝气体往往要包围蒸汽,特别是在换热界面,不凝气体会乘虚而入,占据换热壁面的相邻空间。由于空气的换热速率远低于换热壁面,不凝气体层就会阻碍蒸汽与换热壁面的接触,导致热交换难以进行。据有关研究证明:水蒸汽中即使有1%的空气,也会使蒸汽的冷凝传热系数降低60%,因此,蒸汽尾汽的温度虽然很高,但热量的回收利用却很困难,这是排放尾气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不凝气体的阻碍,使蒸汽更多的接触换热器,显著提高蒸汽热量回收率的蒸汽余热回收器。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器,包括蒸汽排放管和换热器,换热器的一端接进水管,另一端接出水管,其特点是:所说的换热器的两端设有与蒸汽排放管或进水管、出水管之间密封转动连接的转轴。
所说的密封转动连接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
所说的换热器一端的转轴通过密封转动轴承穿过蒸汽排放管,再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相连。
所说的换热器有多个单体,排列在蒸汽排放管中。
所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插入蒸汽排放管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换热器两端的转轴相连,在蒸汽排放管内设有电动机与换热器的转轴相联系。
所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插入蒸汽排放管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换热器两端的转轴相连,换热器的周围设有多片汽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器可在蒸汽中转动,不断的打破不凝气体对换热面的包围,增大与蒸汽的接触机会,换热效率及蒸汽余热回收率显著提高,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对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第四种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可见:蒸汽排放管1,换热器2,进水管3,出水管4,转轴5,密封轴承6,变速箱7,动力机8,汽动板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换热器两端设有转轴,可在蒸汽排放管中转动,通过不断的移动,使不凝气体难以覆盖换热界面,蒸汽与换热界面时刻保持紧密的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使蒸汽中的热量得到回收利用。下面,围绕这一构思,介绍四个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图1、2介绍了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器,在蒸汽排放管1中,装有换热器2,换热器2由多支水管组成,一端接进水管3,另一端接出水管4。换热器2两端的水管是一种转轴5,转轴5下端通过密封转轴6与进水管3相连。进水管3插入蒸汽排放管1。换热器2的上端的转轴5通过密封轴承6与蒸汽排放管1管壁的开口相连接,转轴5穿过蒸汽排放管1,上端通过密封轴承6与出水管4相接。转轴5中段还设有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变速箱7里面的传动机构相连接,传动机构与动力机8相联系。图中表示的动力机8是一部电动机,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动力机8。
工作时,蒸汽在蒸汽排放管1内通过换热器2,换热器2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换热器2的各个水管随着移动,搅动着蒸汽流。由于换热器2的水管不停的移动,蒸汽中的不凝气体不能形成稳定的凝聚层,换热器2的表面一直处在蒸汽中,蒸汽中的热量即可不断的导入换热器2中,把换热器2中的水变成热水。实验证明,这种换热器2比不动的换热器2,热回收效率提高4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民,未经霍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8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钢丝在线探伤检测定位控制器
- 下一篇:全自动在线烧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