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8697.X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林;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F16H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传动 结合 电磁 机构 动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直接采用气缸和曲轴箱结合组合成发电机,用于微型汽车、发电机组等,但这样的结构,惯性力及转矩不够大,应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延长了惯性力,且增大了转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包括通过连杆于直线方向上活动连接的电磁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磁机构与发电装置连接,所述电磁机构内设有漆包线圈,近漆包线圈端部处设有永磁体,连杆一端与漆包线圈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内部的连杆的端部上设置有齿条,齿条两侧分别与若干传动齿轮对传动连接,若干对传动齿轮对之间还连接动力输出齿轮。
优选的,所述漆包线圈端部侧与永磁体之间设有导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体为若干片硅钢片。
优选的,所述漆包线圈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永磁体,且两侧的永磁体相向一侧的磁极为异性相吸设置。
优选的,所述漆包线圈与连杆相连的部分设置燕尾槽,连杆与漆包线圈相连的部分设置用于与燕尾槽夹连的夹槽。
优选的,所述若干对传动齿轮对的每对传动齿轮对包括同心连接的一个轴轮及一个棘轮。
优选的,设置有两对传动齿轮对,且两对传动齿轮对的内牙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设置在齿条的外侧面上方,且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若干对传动齿轮对之间分别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上还连接电机。
优选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内,在齿条上方的连杆上围设有第一弹簧,齿轮传动机构近齿条处也设有第二弹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相比于现有技术,取消了原有的曲轴机构,以齿轮传动机构替代,延长了惯性力,且增大了转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的电磁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的齿轮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的齿轮传动机构的加设电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电磁机构,2、齿轮传动机构,3、连杆,4、漆包线圈,5、永磁体,6、导磁体,7、齿条,8、传动齿轮对,81、轴轮,82、棘轮,9、动力输出齿轮,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轮传动结合电磁机构的动力机,包括通过连杆3于直线方向上活动连接的电磁机构1和齿轮传动机构2,且电磁机构1与发电装置连接,所述电磁机构1内设有漆包线圈4,近漆包线圈4端部处设有永磁体5,连杆3一端与漆包线圈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齿轮传动机构2,齿轮传动机构2内部的连杆3的端部上设置有齿条7,齿条7两侧分别与若干传动齿轮对8传动连接,若干对传动齿轮对8之间还连接动力输出齿轮9。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漆包线圈3端部侧与永磁体5之间设有导磁体6;进一步的,导磁体6为若干片硅钢片。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漆包线圈3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永磁体5,且两侧的永磁体5相向一侧的磁极为异性相吸设置。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漆包线圈4与连杆3相连的部分设置燕尾槽,连杆3与漆包线圈4相连的部分设置用于与燕尾槽夹连的夹槽。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若干对传动齿轮对8的每对传动齿轮对8包括同心连接的一个轴轮81及一个棘轮82。
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设置有两对传动齿轮对8,且两对传动齿轮对8的内牙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结合图1所示,动力输出齿轮9设置在齿条7的外侧面上方,且所述动力输出齿轮9与若干对传动齿轮对8之间分别啮合连接。进一步的,结合图4所示,动力输出齿轮9上还连接电机12。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齿轮传动机构2内,在齿条7上方的连杆3上围设有第一弹簧10,齿轮传动机构2近齿条7处也设有第二弹簧11。第一弹簧1与第二弹簧2均在连杆3上下直线运动过程中起缓冲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86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