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曲轴后油封、发动机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9123.4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6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许昆朋;黄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F16J15/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昱;谭祐祥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曲轴 后油封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封,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装设有该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发动机以及装设该发动机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设计制造中,对于其中的密封唇大都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并且仅在密封唇片与曲轴接触面处设置回流纹。由于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的硬度高、柔韧性差,这样就使得在发动机工作时密封唇地唇口对曲轴的抱紧力大,因此造成发动机启动时的扭矩大,从而加剧了曲轴和唇口部位的磨损、降低了密封性能。
此外,目前在安装曲轴后油封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必须使用特殊的专用工具才能完成安装,安装过程比较复杂、繁琐,不仅降低了安装效率,而且将会增加损坏油封的风险。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发动机曲轴后油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安装工艺简单、密封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的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装设有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发动机以及装设该发动机的汽车,以便更好地满足现实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所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包括:
刚性骨架,其具有彼此相连形成一体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第一弹性本体,其嵌装在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
第二弹性本体,其具有依次相连形成一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具有密封工作面的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嵌装在所述第二区段上,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二者相连形成C字型形状,并且在所述第一部分上至少所述密封工作面被构造成具有波形形状。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具有被设置成向外凸出用于防尘的防尘部。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彼此垂直形成L字型形状。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二者结合处被构造成弧形形状。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所述第三部分被构造成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部分上与所述密封工作面相对置的表面被构造成具有波形形状。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本体由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在上述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中,优选地,所述防尘部由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制成。
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装设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曲轴后油封。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装设有上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结构、材料等方面采用了多种优化设计,本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不仅易于加工制造,而且安装工艺简便、快捷,例如其中第二弹性本体所具有的结构特性以及材料特性能够极大地方便该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安装。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提高其中密封唇的柔软度及动态跟随性能从而使得密封稳定性好,同时能够减少密封唇对曲轴的抱紧力从而降低了其与曲轴之间的摩擦,延长了油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或流程,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曲轴后油封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相应特点和优点,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的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的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9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