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窑窑尾模块化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306.1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泉;金万金;孙明朗;庄宇刚;刘晓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郭丽华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窑窑尾 模块化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特别是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十一五”以来,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水泥窑窑尾余热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水泥窑总体能耗也因此有了大幅度下降。在水泥窑余热电站建设过程中,余热锅炉的制造安装成本约占余热电站总成本的30%-40%;目前水泥窑余热电站的建造周期一般在6-8个月,其中余热锅炉采用散件发货、现场安装的方式,安装周期为5-6个月,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目前余热锅炉的主要受热面现场安装工艺流程为:第一步,将受热面吊挂装置安装就位;第二步,将受热面进、出口集箱吊装就位;第三步,地面检查组合管屏;第四步,吊装管屏;第五步,管屏与吊挂装置的装配及管屏与进、出口集箱的组装焊接。以上安装步骤中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焊接工人在露天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大量的焊接操作,焊接工作量大,焊接难度较高,焊接质量很难控制。余热锅炉是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中的核心设备,锅炉的换热效率直接影响余热电站的发电效率,余热锅炉的安装质量又决定了锅炉效率的高低,由于是散件到货,施工现场条件较差,露天施工又受到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很容易造成质量隐患,影响锅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快捷的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该余热锅炉的各组件预先制造成模块,然后由下至上现场组装就位。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下述组件:钢架平台、进口烟道、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省煤器模块、出口烟道及锅筒。并且在钢架平台上从烟气入口烟道到烟气出口烟道依次设有下述模块: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及省煤器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一套即单压结构,其还可以是相连的两套即双压结构,与它们对应的锅筒分别设在锅炉顶部。其中,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和省煤器模块结构均相同即各自有独立的框架,框架四周设有保温护板,构成一段筒形外壳体,最好护板为双层,护板之间填充保温材料;框架上设有通风机构;框架上还设有吊装机构。过热器、蒸发器及省煤器的受热面均固定在各自外壳体内的框架上;与上述过热器、蒸发器及省煤器的受热面相连的进、出口集箱,它们均有一端设在外壳体外。为避免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各受热面管片晃动、挤压变形,最好在框架上设置管片固定机构。另在上述各模块内均设有与受热面对应的除灰机构。上述上下组件相连,最好上下组件通过膨胀机构相连;每个模块的上、下集箱及锅筒的上升和下降管均通过管路按规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来自水泥窑窑尾的烟气(小于650℃大于等于350℃)经进口烟道进入炉腔内,按照顺序流经过热器、蒸发器及省煤器,高温烟气与受热面管束进行热量交换,最后由出口烟道引出。本实用新型可分为:单压锅炉和双压锅炉两种类型。单压锅炉给水先进入炉腔内的省煤器,经预热后送入锅筒,锅筒内的水又进入蒸发器,由蒸发器出口集箱出来的汽水混合物返回到锅筒,进行汽水分离后的饱和蒸汽进入过热器,经过过热器的蒸汽达到额定的蒸汽参数后,经主蒸汽管道送往汽轮机发电。双压锅炉给水分别进入炉腔内的中压省煤器和低压省煤器,经预热后分别送入中压锅筒和低压锅筒,两级锅筒内的水又分别进入中压蒸发器和低压蒸发器,由中压蒸发器和低压蒸发器出口集箱出来的汽水混合物返回到两级锅筒,进行汽水分离后的饱和蒸汽进入中压过热器和低压过热器,经过过热器的蒸汽达到额定的蒸汽参数后,分别经由中压蒸汽主汽管道和低压蒸汽主汽管道送往汽轮机发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安装费用,预计可节省安装费用30%左右,在一些劳动力比较昂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安装费用可以下降50%以上;
2、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幅度地缩短工程周期,工期可以由传统方式的5-6个月缩短到1个月,可以使水泥窑余热电站提前投产,水泥企业早日受益;
3、余热锅炉的核心设备即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本体在锅炉厂车间厂房内制造,加工制造条件相对优越,焊接质量容易受到控制,使得余热锅炉整体的制造质量大大提高,这就为锅炉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4、本实用新型将锅炉受热面采取了箱体封装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锅炉受热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变形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压)主视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压)主视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块的主视剖面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温器内衬混合管的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灯具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