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母线支撑件及一种断路器框架进出线母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713.2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2 | 分类号: | H02G5/02;H02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24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母线 支撑 断路器 框架 进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配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母线支撑件及一种采用该母线支撑件的断路器框架进出线母线架。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分配电装置中,有些变电所不使用断路器设备,只使用隔离开关作为母线联络开关,由于仅有隔离开关而没有设置断路器,这些变压器处于分闸状态时,无法带电荷进行分闸操作。而在现实生活中分配电装置在进行分合闸操作时避免不了地会带有正负电荷。所以大多数的变电所会采用断路器来配合母线联络柜的使用。在进行分闸操作时,断路器母线上不仅要流经电流,还要承受断路器设备处于短路时产生的巨大电动冲击力。为避免断路器工作过程中因电流过大造成的母线松动,人们发明了断路器母线支撑件用来对断路器母线排进行固定和支撑。
如现有专利文献CN101485058A公开了一种用于母线的绝缘元件,该绝缘元件包括横向于纵向轴线的两个端面之间沿着该轴线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多个侧面,至少有两个侧面设置有凹槽且不同侧面的凹槽纵向延伸长度不同。该绝缘元件绝缘性能良好,能够支撑不同尺寸的母线,通用性好,能够作为断路器母线支撑件。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该绝缘元件无法单独实现对母线的固定和支撑,需要外接辅助的定位横向构件才能实现,定位横向构件在安装操作过程中为母线的定位提供有利基准的功能,同时允许母线的端部与下方空间隔离,而为了与这一定位横向构件配合,在上述方案中的母线支撑件中的绝缘装置一个侧面上需要设置一系列的紧固凸起,如此使得绝缘件的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加工,而且定位构件的额外加工制作,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断路器母线排支撑件需要外接辅助定位构件才能固定和支撑母线的缺陷,进而提出一种无需外接辅助定位构件的母线支撑件以及一种使用该母线支撑件的断路器框架进出线母线架。
一种母线支撑件,为长方体形状,其第一侧面上设置与母线相匹配的若干插槽,相邻两个所述插槽之间设置有适于连接件插入的通孔;其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正对,所述第二侧面上与所述插槽相对位置各成型至少一个散热孔。
所述插槽的宽度为82mm,深度为4.5mm。
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插槽的个数为三个,所述通孔的个数为四个。
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六角形。
所述插槽与所述通孔之间间隔为4mm。
所述第二侧面上与所述插槽相对位置各成型两个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母线支撑件的外形尺寸为:长 420mm,宽25mm,高34.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母线支撑件的断路器框架进出线母线架,采用两个母线支撑件相互配合,母线插接于所述插槽,连接件贯穿两个所述母线支撑件上的所述通孔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框架进出线母线架,采用两个母线支撑件配合使用,将母线插于所述母线支撑件的插槽,用一连接件贯穿于这两个母线支撑件上彼此对应的通孔,即可实现对母线一端的固定,母线的另一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固定。母线的两端都是通过母线支撑件的两两配合使用,即使在没有辅助定位构件的情况下也可实现紧固母线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因母线上流经的电流冲力过大而导致母线松动情况的出现。
(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母线支撑件第二侧面上具有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插槽相对应的散热孔,能够及时散发由于有电流流经时母线与母线支撑件之间产生的摩擦而导致的热量。所述的散热孔制作成了矩形截面,通过制作散热孔也节省了母线支撑件的制作材料。
(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母线支撑件的长为420mm,宽为25mm,高为34.5mm外形小巧,占据空间少,易制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母线支撑件的第一侧面的示意图;
图2为母线支撑件的第二侧面的示意图;
图3为断路器框架进出线母线架。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侧面;11-插槽;12-通孔;2-第二侧面;21-散热孔;3-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燕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