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电芯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4369.0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1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辉;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美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电池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聚合物电芯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用于电子产品的电池配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电池,既要求大容量,又要求较长的待机时间和优良的充放电性能,还不能体积过大。针对上述要求,各电池生产商都把改进电池封装结构作为努力的方向,以尽可能在不改变电池体积的情况下装入尽可能多的电池电芯,同时增加电池强度。
当前现有的聚合物电池的封装结构主要是使用胶壳或钢片对聚合物电芯进行包裹,保证了电池外观的平整度,但这种技术的缺点是:胶壳最小0.6mm的壁厚占用了电池的空间,电芯的体积变小,相对电芯的容量也变小。针对上述缺陷,生产者对电池的封装结构进行了相关改进,思路之一如图1所示:这种聚合物电池封装的工艺是通过上下两面的钢片11卡在一个四方形的胶框12上,把聚合物电芯与保护板包裹起来,再在外面贴上标贴纸来实现,达到了外观的平整性,同时钢片0.1mm的厚度也比胶壳的0.6mm减薄了0.5mm的厚度空间。但它的缺点是:钢片包裹的电池内部空间由于没有实体支撑的空隙部位,当受到挤压力后,钢片会向下弯曲变形,电池组装中的各部件的一体化不强,不容易通过跌落测试。同时电池两侧的胶壳位置要求大于0.6mm的胶壳厚度,也使得电芯的宽度不能最大化。思路之二如图2所示,这种聚合物电池的封装采用电芯包铝皮注塑工艺,从电芯13的两侧平压铝皮14使之与电芯13贴合;这种工艺的特点是解决了聚合物电池外观的平整性,也提高了电芯的利用空间,也能使电池的各部件一体化;但这种工艺的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成本很高,同时工序多,效率低下,不良率高;铝片与电芯在初始定位和装配过程中易干涉,平压过程中也易偏位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电池封装容量,且封装操作简单的聚合物电芯封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电芯的封装结构,包括电芯及电芯前端连接的保护板、前端胶壳,所述电芯外部包覆有金属套壳,所述金属套壳包括上套壳和下套壳;所述上套壳包括顶面、两个沿顶面的较长边向下延伸的上侧面和一个沿顶面后端的较短边向下延伸的第一后侧面;所述下套壳包括底面、两个沿底面的较长边向上延伸的下侧面和一个沿底面后端的较短边向上延伸的第二后侧面;所述金属套壳由上套壳和下套壳的侧面重叠相扣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前端开有卡扣前端胶壳的连接孔;所述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后端开有注塑孔;所述上下侧面的连接孔和注塑孔位置相互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侧面和第二后侧面开有位置重叠的连接孔;所述电芯后端还连接有后端胶壳,所述后端胶壳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卡扣于两后侧面重叠的连接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的顶面、底面及后端还通过粘合层粘接所述金属套壳。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层为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上套壳、下套壳在所述上侧面、下侧面、第一后侧面及第二后侧面的转角处设置成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套壳为钢质或铝质金属套壳。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胶壳大致呈槽状体结构,相对平行的两侧壁上各设有两个用以卡扣保护板的倒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套壳相扣的方式形成电池的金属套壳结构,保证了聚合物电池封装的外观平整性与电池强度,与现有技术对比,可以减少胶框两边各0.6mm的胶壳厚度,增加了电芯的空间,相对增加电芯的容量5%-10%;同时,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加工方式简单,产品不良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聚合物电芯封装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是现有另一种聚合物电芯封装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电芯封装结构组件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电芯封装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电芯封装结构的前端胶壳立体示意图。
图中:11,钢片; 12,胶框; 13,电芯; 14,铝皮; 2,电芯; 3,保护板; 4,前端胶壳; 41,倒扣; 42,卡扣; 5,金属套壳; 51,上套壳; 511,顶面; 512,上侧面; 52,下套壳; 521,底面; 522,下侧面; 523,第二后侧面; 53,连接孔; 54,注塑孔; 55,连接孔; 6,后端胶壳; 61,连接柱; 7,粘合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美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美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4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平底孔钻
- 下一篇:具有便捷式放料槽的自动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