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针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6424.X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5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昆;吴炜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针器具,属于医药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浮针为现代针灸的一种,操作时使用特制的针具插入人体皮下后,以进针点为中心进行平面扫散。现有的浮针包括金属针体和软质套管两个部分,软质套管后期将留置于体内,以发挥长期疗效。以往的浮针器具在操作时,由于进针点没有特别的固定物,在扫散过程中容易牵扯皮肤,一者扩大进针点创口,使感染风险增大;二者给患者带来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施术者固定进针位置的浮针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针器具,金属针体外套有柔软壁薄的套管,针尖外露;套管的尾端设有垂直向外的固定柱。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由薄壁塑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柱的设置可以避免因扫散过程中造成的创口扩大,不仅降低了后期感染的风险,还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金属针体、2-套管、3-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浮针器具,金属针体1外套有柔软壁薄的套管2,针尖外露;套管2的尾端设有垂直向外的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由薄壁塑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中,垂直向外的固定柱,便于施术者一手握持,并通过垂直压力将进针点固定在创口处,避免因扫散过程中造成的创口扩大,不仅降低了后期感染的风险,还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固定柱可以由薄壁塑料构成,将金属针体抽出后,可以将固定柱剪掉,以便使套管在滞留时不受外界触碰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柱的设置可以避免因扫散过程中造成的创口扩大,不仅降低了后期感染的风险,还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6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