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6610.3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4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银 |
主分类号: | A47G5/00 | 分类号: | A47G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陈洪娜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屏风结构。
背景技术
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它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还可以与其他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屏风已不单单用于家庭居室空间的分割和装饰,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办公室、展览会场、酒店大堂等场所。
现有技术中,屏风的结构一般都是由屏风主体、支撑框架、转动装置和连接装置组成,安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不能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场地的需要而随意地增加屏风的数量,以及改变各屏风之间的摆放角度;其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候安装场地的地面不平整,现有的屏风结构无法灵活调节屏风和地面之间的垂直度,从而造成屏风重心不稳,不仅影响屏风的观赏效果,而且还容易引起屏风倾倒,甚至导致人身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调节灵活的屏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屏风结构,包括有屏风框架和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有立柱、顶盖和转动轴座,其中,所述立柱呈中空设置,所述转动轴座包括有凸轴和环绕该凸轴周向设置的凸台,所述凸轴的外侧壁和凸台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所述屏风框架具有能与所述立柱的外表面可转动地贴合的弧形侧边,并且,所述屏风框架的主体和所述侧边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上插槽,所述顶盖套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上,所述上插槽与所述顶盖的周壁卡配连接;所述屏风框架的主体和所述侧边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下插槽,所述立柱的底部套设于所述凸轴之外并容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之中,所述下插槽与所述凸台的周壁卡配连接。
为了能够实现屏风框架相对于底面的垂直度调节,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座还包括有底盘,所述底盘连接有可调节该转动轴座相对于底面垂直度的支撑底座。
为了方便垂直度的调节,提高调节的灵活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座的表面呈外凸圆弧面,所述转动轴座的底盘形成有能与所述支撑底座的外凸圆弧面为可转动球面配合的内凹圆弧面。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支撑底座的表面也可以呈内凹圆弧面,相应地,所述转动轴座的底盘则形成有能与所述支撑底座的内凹圆弧面为可转动球面配合的外凸圆弧面。
为了实现转动轴座和支撑底座之间的可靠连接,并且方便拆装,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座的凸轴具有沿轴向贯穿所述底盘开设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能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转动轴座和支撑底座之间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连接件固定相连。
为了防止环形凹槽内积水,并能够实现及时排水,保证屏风框架的安装和工作,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座在凸台与底盘的交界处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连通的出水孔。
为了实现转动轴座和立柱的可靠连接,并方便两者之间的拆卸,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座的凸台在侧壁上具有沿径向开设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立柱的底部在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转动轴座和立柱之间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安装孔的第二连接件固定相连。
为了保证立柱和顶盖的装配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顶部嵌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顶盖开设有能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顶盖和所述立柱之间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三安装孔的第三连接件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外形简洁,在安装时,通过屏风的弧形侧边和立柱之间的可转动配合,能够根据场地需要很方便地调整屏风的数量和角度,提高了屏风安装的灵活性,使得屏风能够适应不同应用场所的需要;而且,转动轴座的底部还连接有一支撑底座,该支撑底座和转动轴座之间为球面配合,能够避免由于地面不平导致屏风安装倾斜的问题,灵活调整屏风相对于底面的垂直度,从而提高屏风的摆设美观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局部结构)。
图3为图2所示I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II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所示III部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IV部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所示IV部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银,未经周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6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