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9850.9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涛;窦静;陈文彬;窦志;崔书平;孙万军;霍江涛;赵凤霞;郑永波;杜昱蕾;郭明珂;曾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宪涛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复合 式双腔 输尿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
背景技术
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成人输尿管全长25~35厘米,位于腹膜后,沿腰大肌内侧的前方垂直下降进入骨盆。输尿管有三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最后一个在进入膀胱壁的内部。这些狭窄是结石、血块及坏死组织容易停留的部位。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有一种特殊结构,即瓦耳代尔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返流到输尿管、肾盂。
目前,输尿管引流通常采用单一双J形支架管,个别采用同时放置二根;对于伴发狭窄或腹膜后硬化等情况时,尿液引流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起到良好扩张狭窄段功能和引流效果的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目的:一种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由双J形支架管和外绕螺旋管组成,外绕螺旋管缠绕在双J形支架管上,外绕螺旋管与双J形支架管接触处采用一体成型或胶液固定,且使得外绕螺旋管与双J形支架管之间的接触面夹角为钝角,同时,双J形支架管与外绕螺旋管壁均间断开有小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绕螺旋管缠绕在双J形支架管上,能够扩张狭窄段,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同时由于外绕螺旋管与双J形支架管之间的接触面夹角为钝角,可以避免积留异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种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该螺旋复合式双腔输尿管支架管由双J形支架管1和外绕螺旋管2组成,外绕螺旋管2缠绕在双J形支架管1上,外绕螺旋管2与双J形支架管1接触处采用一体成型或胶液固定,且使得外绕螺旋管2与双J形支架管1之间的接触面夹角为钝角,同时,双J形支架管1与外绕螺旋管2壁均间断开有小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绕螺旋管缠绕在双J形支架管上,能够扩张狭窄段,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同时由于外绕螺旋管与双J形支架管之间的接触面夹角为钝角,可以避免积留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宪涛,未经孟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9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