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铃铛的滑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1112.8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9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银栓;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大金属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功勋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铃铛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在滚轮端增设铃铛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款式的滑板车,针对不同使用群体生产的滑板车在体积、重量和结构上有着少许的不同,但其结构大致都包括车把手、车头管、斜管、踏板、前后轮等,为了方便携带,有的还设计成为可折叠的形式。针对滑板车的改进技术基本都侧重于滑板车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及使用的便利性,而在警示性能方面却考虑得不多。实际上,滑板车作为短途代步车在使用过程中,周围的干扰多数时候是人群,为了避免碰撞事件的发生,提前发出警示是很有必要的。现有的滑板车,基本都未考虑这个方面。同样作为代步用的自行车上,通常是在把手边设置一个刹车闸,当发现危险时,捏合刹车闸,实现制动;在刹车闸附近也可安装一个铃铛,在捏合刹车闸的同时,拨动铃铛,对周边进行警示。然而,即便是采用自行车那样,在把手附近安装刹车闸和铃铛,要想在控制行驶方向的同时,进行捏合刹车闸和拨动铃铛的操作,还要随时判断周边人群的反应,对于驾车技术是个不小的考验,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如何能用尽量简单的动作,实现上述多种措施,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铃铛的滑板车,其结构包括把手、刹车闸、刹车线、刹车片垫、前轮、前叉、后轮、后支架、铃铛和连接架,所述刹车闸固接于把手,所述铃铛固定于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与前叉或后支架活动连接,并搭靠在刹车片垫的前端,刹车片垫与刹车闸通过刹车线连接。
所述铃铛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侧空腔中的滚轮、活动轮、金属壁、销钉、止动螺母和螺帽,活动轮、滚轮与销钉同轴固接,所述金属壁为一凹腔结构,活动轮位于金属壁的凹腔内,止动螺母与销钉螺纹连接,位于活动轮和金属壁之间,螺帽位于壳体外侧靠近金属壁的一端。
所述活动轮与滚轮卡合。
所述金属壁凹腔内侧设有凸点,所述活动轮与所述凸点运动连接。
所述铃铛与连接架通过销钉连接。
所述连接架与前叉或后支架通过销钉连接。
当捏合刹车闸时,所述连接架绕销钉向下旋转,使滚轮与前轮或后轮滚动连接。
所述壳体的横向母线为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刹车的时候,不用再人为地拨动响铃。一旦捏合刹车闸,铃铛就能自动发出声响,减少了驾驶人员的操作,还可消除刹车和响铃之间的时间延迟,在降低了对驾驶技术的要求的同时,还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前轮上设置铃铛的滑板车示意图;
图2是后轮上设置铃铛的滑板车示意图;
图3是是前轮刹车前后的示意图;
图4是后轮刹车前后的示意图;
图5是前轮铃铛装配爆破图;
图6是后轮铃铛装配爆破图;
图7是铃铛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
1—把手; 2—刹车闸; 3—前轮; 4—后轮;
5—铃铛; 6—前叉; 7—后支架; 8—滚轮;
9—活动轮; 10—金属壁; 11—凸点; 12—连接架;
13、14—销钉; 15—螺帽; 16-止动螺母; 17—壳体;
18—刹车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结合图1—图4来看,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滑板车的原有形状,选择性地在前轮3或后轮4上设置铃铛5,铃铛5与连接架12的一端通过销钉13连接在一起,搭靠在刹车片垫18的前端,连接架12的另一端通过销钉14与前叉6或后支架7连接,刹车片垫18通过刹车线与固定在把手1上的刹车闸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大金属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元大金属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1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