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3362.5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张峰;叶昌宏;林楚佳;张临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锰 行业 钝化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水来源于生产流程末端的钝化工序,产品锰进行钝化后需用清水漂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钝化液。用于钝化的主要药剂为铬酐(CrO3),钝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锰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避免锰与外部环境接触而被氧化。钝化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六价铬离子(Cr6+)和总铬(TCr),浓度分别为100~200mg/L和250~400mg/L。
Cr6+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粘膜进入人体,引起呕吐、腹疼、声音沙哑、鼻粘膜萎缩、皮炎和湿疹等,长期接触有致癌道的危险。Cr6+有很强的氧化性,主要积聚在人体的肝、肾、肺部和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内的物质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与核酸、核蛋白结合影响组织中的磷含量。铬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多以蒸汽和粉尘的方式进入人体组织中,其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会引起鼻中隔穿孔、肠胃疾患、白血球下降、类似哮喘的肺部病变。皮肤接触铬化物可引起愈合极慢的“铬疮”。若用含铬的污水灌溉农田,铬便在植物体内积聚,土壤中有机质的消化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农业减产。各国对排放的废水、渔业水域水质、农田灌溉水质、地面水以及饮用水的铬含量,均有严格规定。我国已把Cr6+规定为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并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水中Cr6+最高浓度为0.5mg/L,总铬的最高浓度为1.5mg/L,且不得用稀释法代替必要的处理;生活饮用水中铬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目前,国内处理Cr6+的主要方法有吸附法、电渗析法、生物处理法和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通常使用活性炭或螯合树脂作为吸附原,钝化废水中大量的Cr6+能被活性炭或螯合树脂吸附,但将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或树脂再生时,再生液的Cr6+浓度非常高,且再生过程的清洗水中也含有Cr6+,无法直接排放。电渗析法利用阴阳极板的荷电不同,钝化废水经过电渗析设备后会被分成浓水和淡水两股水流。淡水水质较好达到排放标准,钝化废水中的盐分和Cr6+被转移到浓水端,浓水端的Cr6+浓度成倍提高,无法直接排放而需后续处理。生物处理法利用活性污泥及水生生物对钝化废水中的Cr6+离子进行吸附,Cr6+会在生物体内富集,当pH、温度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的Cr6+离子会反溶到水中,导致排放水超标;该方法仅适用于处理Cr6+离子浓度较低的钝化废水,高浓度的钝化废水会导致生物死亡。混凝沉淀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但随着国家对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混凝沉淀法已很难满足新标准的处理要求。首先,沉淀池耐冲击能力较差,当温度、pH值、流速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排放容易超标;第二,混凝沉淀法需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絮凝剂通常采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聚丙烯酰胺,如控制不当会导致排放水中的有机物超标,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池、pH调节池A、一级还原池、二级还原池、pH调节池B、循环池、微滤膜过滤装置、pH调节池C、放流池、氢氧化钠储罐、硫酸储罐、亚硫酸氢钠储罐和硫酸亚铁储罐;所述原水池、pH调节池A、一级还原池、二级还原池、pH调节池B、循环池、微滤膜过滤装置、pH调节池C和放流池依次连接;氢氧化钠储罐与pH调节池B连接,硫酸储罐分别与pH调节池A、pH调节池C连接,亚硫酸氢钠储罐与一级还原池连接,硫酸亚铁储罐与二级还原池连接;
所述循环池的废水出口与微滤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池的废水出口位于循环池的中部;
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的浓水出口与循环池的浓水进口连接,所述循环池的浓水进口位于循环池的上部;
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优选为管式微滤膜;
所述管式微滤膜优选为聚偏二氟乙烯管式微滤膜;管式微滤膜的膜孔径优选为0.1~0.2微米;
所述管式微滤膜优选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多个,串联多个管式微滤膜可以使得循环量加大,从而加大废水的处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层压非织造布及其装置
- 下一篇:结构改进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