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尿素制氨水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4314.8 | 申请日: | 201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兵;孔潭;林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8 | 分类号: | C01C1/08;B01D53/90;B01D53/79;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素 氨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素制氨水解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将尿素分解生成氨气,以满足火电发电厂脱硝工程的氨需求。
背景技术
火电发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方法主要有催化还原反应(SCR)/非催化还原反应(SNCR),其原理都是利用还原剂和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氮气。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原剂是氨(NH3)。
液氨价格便宜,但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易爆,属于危险化学物品,运输和储存都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不宜用于城市或人群密集的电站。
尿素化学性质稳定,无毒,运输和储存方便,因此利用尿素分解制氨是解决液氨安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目前针对脱硝工程的尿素制氨方法,应用较广泛的是尿素热解,其原理为利用高温燃气/烟气(600℃)将尿素溶液迅速蒸发分解,生成氨气。但这种工艺反应温度高,消耗能量大,使电厂用电增加。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尿素水解的技术路线。水解反应是尿素生产阶段的副反应,在尿素生产阶段,该反应极其微弱,对尿素产量影响不大,因此文献中对于该反应,尤其是其反应动力学的相关研究极少。
脱硝工程中的制氨设备属于辅机系统,要求流程简单,设备精简,造价合理,制氨工艺应采用浓度较高的尿素溶液,以减少废液产生,快速有效的生成氨气,满足后续脱硝反应的需求。
在尿素生产领域可采用解吸塔、闪蒸塔等设备,在负压高温条件下分解尿素废液,回收氨气。该类设备通常为塔式反应器形式,塔内为负压状态,反应原料为浓度较低的尿素溶液(通常低于10%),产物为氨气和大量废液。这类尿素制氨设备占地面积大,造价昂贵,并连续产生大量废液,与脱硝工程的尿素制氨要求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尿素制氨水解装置,以利用尿素溶液制备氨气用于烟气脱硝工程。
本实用新型的尿素制氨水解装置包括:
一个卧式压力反应釜,在反应釜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进料口设在反应釜底部,出料口设在反应釜的上部;
一个增压泵,与进料口管路连接,用于将尿素溶液输入反应釜中;
一个调节阀,安装在增压泵与进料口之间的管路上,用于调节进入反应釜尿素溶液的流量;
一个稳压调节阀,安装在出料口后的管路上,用于将反应釜中分解生成的氨气/CO2/水混合物稳压后排出;
一个在线液位计,安装在反应釜上,用于控制反应釜中的液位;
一个安全阀,安装在反应釜上,用于在反应釜超压时排出气相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尿素制氨水解装置还包括有一个泄压旁路,所述泄压旁路安装在出料口与稳压调节阀之间的管路上,用于在反应釜超压时将气相物料排入废水池中。
其中,所述的加热装置是电加热器或蒸汽加热盘管。
进一步地,在反应釜的底部还安装有定期排污口。
质量浓度为40~60%的尿素溶液通过增压泵和调节阀后进入反应釜,在反应釜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CO2/水的混合物,经过稳压调节阀的稳压作用后排出。运行中通过在线液位计的测量及反馈,利用调节阀控制反应釜中的液位恒定。在运行过程中,加热装置提供水解反应所需的热量,通过调节加热装置的输入功率,改变反应釜中的压力和温度,可以实现水解反应的负荷变化,改变氨的生成量。
在运行过程中,若反应釜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值,则通过泄压旁路或安全阀泄压,避免设备超压,保证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尿素制氨水解装置可以将尿素溶液分解生成氨气,满足脱硝工程的氨需求。反应产物为氨气/水蒸汽/CO2的混合物,混合物性质稳定,不可燃,与空气混合后不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相比尿素热解工艺,能耗低,消耗电能少,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尿素制氨水解装置设备精简,反应过程无废液排放,控制逻辑清晰,运行过程稳定,可更好的与脱硝工程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尿素制氨水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增压泵;2-调节阀;3-反应釜;4-稳压调节阀;5-加热装置;6-在线液位计; 7-泄压旁路;8-安全阀;9-定期排污口;10-进料口;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4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