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4743.5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顺;陆萍;叶方;王洪玲;王元;陈允赞;张启雷;张培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晋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G01F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碳 塔液位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脱碳工段在年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生产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工段,它把来自氢氮压缩机三段出口的变换气送入脱碳塔下部,变换气在塔内填料层中与顶部喷淋下的碳丙液逆流接触,气体中的CO2硫化物被吸收,同时也有少量的H2、N2被吸收,净化气经塔顶除沫装置再进入碳丙分离器,然后去氢氮压缩机四段。出脱碳塔的富液经液位调节阀减压至0.49Mpa后进入闪蒸槽,解吸出的H2、N2和部分CO2经碳丙捕集器后去氢氮压缩机工段回收。闪蒸槽出来的闪蒸液进入常压解吸塔,在常压和负压条件下,解吸出大量高纯度CO2,该气体经洗涤塔并补入空气后去CO2压缩机加压后送尿素工段。出常解塔的溶剂通过汽提将溶剂中残余的CO2解吸出,以提高碳丙液的贫度;然后贫液经脱碳泵加压到3.0Mpa,再经碳丙冷却器降温至30℃左右进脱碳塔顶部,完成系统内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脱碳塔的液位是通过DCS的PID调节LIC/201来控制的。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脱碳塔液位的控制非常重要。一旦液位跑高了,如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将造成脱碳泵抽气不打量,去氢氮压缩机的净化气微量跑高、合成触媒中毒等事故,影响30万吨/年合成氨系统,将造成系统停车,而且后续40万吨/年尿素生产也被迫停车。如果液位过低,脱碳塔2.7Mpa气体串到0.49Mpa的闪蒸塔;易造成爆炸事故。所以,生产过程中脱碳塔的液位控制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的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液位测量仪表选用单平法兰液位变送器,负压室为导压管以抵消塔内的气相压力,生产过程中,其液位控制在60%,但是液位变送器输出时常出现起伏较大的波动,有时是真实液位,有时则是假液位,在实际应用中现场一次液位测量装置影响最为严重。改造前,每年因假液位造成停车4~5次,没有液位显示,工艺人员几乎无法操作,也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假液位测量现象的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脱碳塔上,脱碳塔与一用于控制塔内液位的DCS控制系统相连,塔上部依次串联有脱碳泵和碳丙槽,塔下部依次串联有调节阀、闪蒸槽和捕集器,塔内部设置有填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碳塔与一双法兰毛细管插入式液位变送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双法兰毛细管插入式液位变送器插入脱碳塔的深度为150mm。
进一步地,所述双法兰毛细管插入式液位变送器的上、下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65m。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彻底避免了变送器负压室导压管进液和负压室导压管及正压室接口短管因硫磺堵塞等造成假液位现象,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增强了脱碳系统操作的平稳性,有效抑制了生产中的各种波动对装置的影响,也给后续尿素工段的安全、高产、低耗奠定了基础,通过3年多的运行,再也没有因液位不准造成停车事故,每年可节约因开停车费用2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脱碳工段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脱碳塔液位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脱碳塔高36.5m,直径4.2m,液位测量上、下两个检测点之间距离为2.65m,液位测量仪表选用单平法兰液位变送器,负压室为导压管以抵消塔内的气相压力,生产过程中,其液位控制在60%,但是液位变送器输出时常出现起伏较大的波动,有时是真实液位,有时则是假液位,在实际应用中现场一次液位测量装置影响最为严重。改造前,每年因假液位造成停车4~5次,没有液位显示,工艺人员几乎无法操作,也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晋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晋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47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安装平台同步升降机
- 下一篇:船坞起重设备自动防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