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转动釜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4925.2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祥;刘晓林;刘泳;李刚;毛先胜;项耀华;孟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8 | 分类号: | B01J19/28;B01J3/03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2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转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转动釜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转动釜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转动釜工作过程中需要将气态或液态的介质连续地输入到釜内和连续地传输到釜外的系统中,进行后续的、进一步的处理与加工。目前,转动釜的密封通常使用在低压或微压或者密封要求不高的工况,对于高压工况下的转动釜设备的密封,还没有成功的使用案例。主要原因是转动釜的直径很大(可达5m);轴向长度很长(可达10~50m);在转动过程中,转动釜将产生轴向窜动、径向跳动以及断面摆动等现象,转动釜的窜动值、跳动值和摆动值将根据釜体直径的大小以及釜体长度的长短而增加,另外,加工制造的因素也会引起这些值的增加。通常窜动量、跳动量和摆动量等的值为10~20mm,有的高达50mm以上,如此大的窜动值、跳动值和摆动值是任何密封结构所不能允许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转动釜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转动釜由于窜动、跳动和摆动现象无法实现机械密封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压转动釜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高压转动釜上的转动釜气体连接口,以及安装在动静转换装置上的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釜气体连接口与动静转换装置之间连接有簧状的弹性伸缩软管,还包括有设置在弹性伸缩软管中间的中心同步导轴,所述中心同步导轴一端连接在转动釜釜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动静转换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柔性结构,解决了转动釜在转动工作状态下的窜动、跳动和摆动对转动的机械密封造成的影响,使得机械密封装置能够有效地产生密封功能,从而实现高压转动釜在密封状态下稳定工作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转动釜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高压转动釜上的转动釜6气体连接口1,以及安装在动静转换装置5上的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4,转动釜气体连接口1与动静转换装置5之间连接有簧状的弹性伸缩软管3,还包括有设置在弹性伸缩软管3中间的中心同步导轴2,中心同步导轴2一端连接在转动釜6釜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动静转换装置5上。
本实用新型高压转动釜的密封技术原理是:
通过设置柔性结构,利用柔性结构的三维柔性,来吸收转动釜工作中的窜动、跳动和摆动的能量,将转动釜工作中的窜动、跳动、摆动和转动共存的运动状态,转化成为单独的转动运动状态。通过柔性结构的三维柔性可以达到既避免窜动、跳动和摆动运动对转动的机械密封造成的难以克服的影响,又能够使用成熟、可靠的机械密封结构实现转动釜的密封功能的目的,从而解决高压转动釜无法密封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在高压转动釜的气态或液态的介质输入、输出的连接接口之处,设置柔性结构通过动静转换装置与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相连接,从而实现高压转动釜与外管网系统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结构,柔性结构由转动釜气体连接口、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中心同步导轴、弹性伸缩软管构成,该柔性结构既可解决釜体的窜动、跳动和摆动对密封装置的影响;又可作为气态或液态介质的传输通道,从而实现高压转动密封功能。
本实用新型需要对荷载进行匹配,转动釜气体连接口和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通过弹性伸缩软管相连接,釜中的介质通过弹性伸缩软管的中心通道和动静转换装置中心通道、动静转换装置连接,釜中的介质通过弹性伸缩软管的中心通道和动静转换装置中心通道与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连接的系统连接,并且动静转换装置连接口需要承受与之匹配数量的推力和扭力,实现纯转动密封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转动釜与动静转换装置的同步运转和热胀冷缩的不利影响,中心同步导轴结构将转动釜与动静转换装置连接,既保证了转动釜与动静转换装置的同步运转又解决了热胀冷缩对釜体、柔性结构和动静转换装置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转动釜反应物的输入和输出和转动釜与动静转动装置连接的荷载适度,弹性伸缩软管既保证了反应介质输入、输出的流速在期望的范围内,又将连接的荷载控制在适度范围内,确保转动釜的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结构吸收位移技术,与动静转换和中心同步导轴等技术进行组合,并运用了应力分析等强度、寿命计算核算等技术,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高压转动釜密封的难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4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过滤机
- 下一篇:用于CBS生产的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