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动场地用地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5268.3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当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3/04 | 分类号: | E01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场地 用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铺设材,尤其关于一种具有弹性吸震、止滑与便利接合功能的运动场地用地垫。
背景技术
生活在都市丛林里的多数现代人因生活忙碌,很少有机会到郊外踏青及从事户外运动,为了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并维护身体的健康,人们通常会选择住家附近的校园、小区公园等所提供的运动场地进行运动,并且为防止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及方便保养,现今运动场地通常都铺设有专用地垫。
如图1和图2所示,即为一种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其包含:一面层10及一底层20,其中面层10为耐磨层,厚度均匀,表面具有条状纹路101,底层20为弹性减震层,与面层10结合成一体,底面设有垂直状的纵、横向凸肋201、202交叉排列,而形成多孔隙的网状。
但是,该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虽然面层10表面的条状纹路101可有效增加摩擦系数及排水效果,以及底层20具有支撑性及吸震缓冲效果;然而,其面层10表面的条状纹路101过于平滑,当使用者在地垫上运动时,地垫无法提供足够的抓地力与摩擦力,容易造成使用者在地垫上打滑,造成扭伤或摔伤,另外其仅底层20具有弹性吸震效果,面层10不具备弹性吸震功能,因而运动时使用者脚部及膝盖承受的反作用力大,长时间下来脚部及膝盖累积巨大压力,容易导致难以挽回的运动伤害,再者该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接合时,易造成接合处面层10的条状纹路101如图3和图4所示无法对正衔接或产生明显的接痕,致使地垫产生歪斜的视觉感受,及接合处易受力不均而产生凹凸不平,因而确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所存在的缺点,于是产生了改进的想法,经多方探讨与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后,终推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场地用地垫,其包含:一面层及一底层,其中该面层为橡胶材质的耐磨层,具有均匀的厚度,表面设置交错布列的多个弧曲状大、小颗粒,该大、小颗粒具有一高度差,底层为弹性减震层,位于面层下侧并与面层结合成一体,其底面设有倾斜状凸肋与垂直状凸肋交叉排列形成多孔隙网状。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由于其面层表面设置交错布列的多个大、小颗粒,因而当使用者在地垫上运动时,可藉由该大、小颗粒提供吸收来自不同方向的撞击力,以及足够的抓地力与摩擦力,避免使用者在地垫上打滑而受伤,并在使用者起脚时,藉由大颗粒的变形将脚底的力量反推回馈给腿部,产生起动力量,实用性及使用安全性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除了底层具有弹性吸震效果外,因面层表面大、小颗粒的高度差,而可在大颗粒受挤压至与小颗粒等高时,产生吸震效果,减小使用者脚部及膝盖承受地垫的反作用力,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机率。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在地垫接合时,接合的连续性佳,而不会有歪斜的视觉感受,以及接合处不会受力不均而产生凹凸不平。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的立体图。
图2为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的断面图。
图3为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的接合平面图。
图4为已知运动场地用地垫的另一接合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的断面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受踩踏的初步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受踩踏支撑使用者整个重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受踩踏后起脚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场地用地垫接合平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
10面层 101条状纹路
20底层 201纵向凸肋
202横向凸肋
[本实用新型]
1面层 11大颗粒
12小颗粒 2底层
21倾斜状凸肋 22垂直状凸肋
h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弘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5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
- 下一篇:道路上板式无砟轨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