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6746.2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鹤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鹤松 |
主分类号: | E04F10/00 | 分类号: | E04F10/00;E04D13/0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雨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棚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雨棚管仅用于固定住雨棚棚顶,不具有导流排水功能,当雨滴在雨棚棚顶上时,只能顺着雨棚棚顶边缘随意滴落,给人们的通行带来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导流排水功能雨棚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雨棚管,包括管体,其中,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具有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槽痕,所述槽痕的长度与所述管体的长度相同,所述槽痕为两条且相互平行,两条所述槽痕间的管壁为可沿所述槽痕从所述管体上揭离的结构,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还具有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棚顶夹持部,所述棚顶夹持部紧邻一条所述槽痕设置,且所述棚顶夹持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管体的长度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棚顶夹持部由连接于所述管体外壁上的两片夹板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槽痕、棚顶夹持部为一体成形于所述管体上的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导流排水功能,使用前只需将两条槽痕间的管壁沿槽痕从管体上揭离开来即可在管壁上形成一个豁口,然后通过棚顶夹持部夹持固定好雨棚棚顶即可,如此,当受雨时,顺着雨棚棚顶下行的雨水会通过豁口流入管体内,进而从管体的管口统一流出,从而能够有效解决雨水随意滴落,给人通行带来阻碍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槽痕和棚顶夹持部一体成形于管体上,其中,棚顶夹持部与管体的一体成型使其整体稳固性强,槽痕则是在管体制造的过程中直接压制在管体管壁上的,如此,生产方便,且在库存或运输的状态下,可以有效避免因意外碰撞或长久挤压导致可能出现管体变形问题的发生,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棚管,包括管体1,其中,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具有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槽痕2,所述槽痕的长度与所述管体的长度相同,所述槽痕为两条且相互平行,两条所述槽痕间的管壁3为可沿所述槽痕从所述管体上揭离的结构,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还具有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棚顶夹持部,所述棚顶夹持部紧邻一条所述槽痕设置,且所述棚顶夹持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管体的长度相同,所述棚顶夹持部由连接于所述管体外壁上的两片夹板4构成,所述槽痕、棚顶夹持部为一体成形于所述管体上的结构。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鹤松,未经李鹤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6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