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台挖槽双色轻质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7493.0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9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8 | 分类号: | B60B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30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挖槽双色轻质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圈领域,具体的说是指平台挖槽双色轻质圈。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的不断地改进,轮圈已经成为功能完善的整体式组件,它承担着承载车重、传递动力、轮胎散热等功能,而且作为一个旋转运动部件,轮圈具有一定的刚度前提下,必须符合轻质、耐疲劳、符合动平衡等条件。
目前,我们最常见的车轮大多采用整体式轮圈,也有称为轮辋和轮毂,其实这些名称都是车轮的一部分组件名称;轮辋是固定安装轮胎的部分,轮辐是支撑轮辋和轮毂的部分,轮圈是连接车轮和车轴的部分,负责轮胎和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
现有的轮圈产品的外观大多为单一颜色,无法满足一些使用者的需求;附加值低,无法给企业及厂家带来更多的价值;轮圈过重,影响整车的动力表现,同时使车辆耗油且散热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平台挖槽双色轻质圈,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带来更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平台挖槽双色轻质圈,包括轮毂、轮辐以及轮辋,轮毂通过轮辐与轮辋连接为一体,所述轮辐包括若干筋条及若干气嘴平台,相邻的筋条的外侧端通过气嘴平台连接,所述相邻的气嘴平台连通,形成环形平台。
所述环形平台表面喷涂有染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平台的中部开设有与之对应的环形凹槽。
所述环形凹槽内附着有与环形平台区别的染料。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将相邻的气嘴平台连通,形成环形平台,减少了一部分材料的使用,虽然现在的轮圈大多使用铝合金轮圈,重量大幅度减轻,已经达到轻质轮圈的要求;但是进一步的减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可以让车辆动力表现更佳,同时使车辆省油且散热性更好。
二,本实用新型在环形平台表面喷涂有染料,使之形成双色彩的轮圈外观,在车辆行走过程中,给外人带来更胜一筹的视觉享受;满足了部分使用者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给企业及厂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三,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平台上开设有与之对应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附着有与环形平台区别的染料,多种色彩搭配形成的炫丽外观,给外人带来不同与往的视觉感受,极大程度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且提升了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轮圈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平台挖槽双色轻质圈,包括轮毂1、轮辐2以及轮辋3,轮毂1通过轮辐2与轮辋3连接为一体,轮辐2包括若干筋条21及若干气嘴平台22,相邻的筋条21的外侧端通过气嘴平台22连接,相邻的气嘴平台22连通,形成环形平台23。利用专门的喷枪在环形平台23表面喷涂有染料。如图4所示,环形平台23的中部开设有与之对应的环形凹槽24。利用电镀或者其他方式向环形凹槽24内附着与环形平台23区别的染料。
本实用新型将相邻的气嘴平台22连通,形成环形平台23,减少了一部分材料的使用,虽然现在的轮圈大多使用铝合金轮圈,重量大幅度减轻,已经达到轻质轮圈的要求;但是进一步的减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可以让车辆动力表现更佳,同时使车辆省油且散热性更好。
在环形平台23表面喷涂有染料,使之形成双色彩的轮圈外观,在车辆行走过程中,给外人带来更胜一筹的视觉享受;满足了部分使用者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给企业及厂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环形平台23上开设有与之对应的环形凹槽24,环形凹槽24内附着有与环形平台23区别的染料,多种色彩搭配形成的炫丽外观,给外人带来不同与往的视觉感受,极大程度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且提升了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7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