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式连续石墨化炉炉体与炉盖的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7776.5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成朱;陈新;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润高碳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1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石墨 化炉炉体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高温提纯并使焦碳连续石墨化生产高纯石墨碳材的石墨化炉炉体与炉盖的密封装置,属于炭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炼钢和铸造行业中,国内目前一般采用电煅无烟煤、天然石墨、煅烧石油焦、沥青焦以及碳素行业用作电极石墨化过程中的电阻料作为增碳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含有超量有害元素,特别是硫、氮、磷等杂质,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上述材料由于固定碳含量较低,品质不稳定,也根本无法满足作为新一代二次锂离子电池的碳负极材料、飞机及高速列车的摩擦材料、镁碳砖增碳材料、核反应堆减速材料以及其他碳复合材料的需要。因此开发生产高纯石墨碳材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为了提高石墨碳材料的质量,采用高温连续提纯并连续石墨化、使石墨碳材固定碳含量高于99.95%的高纯石墨碳材连续生产工艺方法,其主要设备为竖式石墨化炉。在现有竖式石墨化炉的结构中,其炉体与炉盖之间的密封采用的是耐火泥加石棉绳的密封结构,即将石棉绳涂抹上耐火泥后塞入炉盖与炉体之间的缝隙中,再抹上耐火泥。当炉内温度升高后,其炉芯材料发生膨胀而导致炉盖向上抬升,为保证其密封性,需不断地在密封部位涂抹耐火泥,这样,耐火泥就滞留在了炉体与炉盖之间。当炉子临时检修或遇特殊情况需要停炉时,随着炉内温度下降,炉芯材料会发生收缩,而炉盖并不能随着炉芯材料的收缩下降,会被密封材料搁置,形成炉盖与炉芯材料的分离,从而造成炉内的焦碳与炉芯材料外面的保温材料相互窜漏,导致保温材料燃烧,且焦碳滞留在炉芯材料上,随着下一次温度的上升,一方面将炉盖进一步抬高,另一方面加剧了炉内温度向保温层的窜漏,加剧了保温材料的燃烧,给生产操作造成很大影响,稍有不慎,甚至能引发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式连续石墨化炉炉体与炉盖之间的密封装置,使得炉盖与炉芯始终保持接触,炉盖始终坐落在炉芯上,炉盖随着炉芯的膨胀与收缩升降自如,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临时停炉检修,均能保持这种良好的接触状态,确保炉内焦碳与炉芯外的保温材料不会发生相互窜漏。
技术方案:一种竖式连续石墨化炉炉体与炉盖之间的密封装置,包括炉盖、固定在炉盖外圈圆周上的炉盖水封圈和固定在炉体外壁上的截面为U形的水封槽圈,所述炉盖水封圈插入水封槽圈内,所述密封水的液面高于炉盖水封圈的下缘。所述密封水的液面与炉盖水封圈下缘的高度差大于炉盖可能上升的高度,以保证炉盖上升后仍然能有效进行密封。
为了防止加注密封水时密封水溢流进入炉体内,并且防止炉盖水封圈下降后密封水溢流进入炉体内,所述水封槽圈的外圈壁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高度低于炉体外壁的上缘,并且高于炉盖水封圈的下缘。
为了防止加注密封水时密封水溢流进入炉体内,并且防止炉盖水封圈下降后密封水溢流进入炉体内,所述水封槽圈的外圈壁的上缘低于炉体外壁的上缘。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炉体与炉盖之间的密封问题,炉盖始终坐落在炉芯上,且随着炉芯的膨胀和收缩升降自如,避免了炉内焦碳和保温层的相互窜漏而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问题。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的是水封形式,使得炉体与炉盖的接触部位消除了冒烟现象,炉子顶部空间环境大为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竖式连续石墨化炉炉体与炉盖之间的密封装置,包括炉盖1、固定在炉盖1外圈圆周上的炉盖水封圈2和固定在炉体3外壁上的截面为U形的水封槽圈4,所述炉盖水封圈2插入水封槽圈4内,所述密封水的液面5高于炉盖水封圈2的下缘。所述密封水的液面5与炉盖水封圈2下缘的高度差大于炉盖1可能上升的高度,以保证炉盖1上升后仍然能有效进行密封。
为了防止加注密封水时密封水溢流进入炉体3内,并且防止炉盖水封圈2下降后密封水溢流进入炉体3内,所述水封槽圈4的外圈壁上设有溢流孔6,所述溢流孔6的高度低于炉体3外壁的上缘,并且高于炉盖水封圈2的下缘。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炉体3与炉盖1之间的密封问题,炉盖1始终坐落在炉芯7上,且随着炉芯7的膨胀和收缩升降自如,避免了炉膛内的焦碳和保温层8之间的相互窜漏而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问题。由于采取的是水封形式,使得炉体3与炉盖1的接触部位消除了冒烟现象,炉子顶部空间环境大为改善。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润高碳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润高碳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7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