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时浇注多个磨球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7895.0 | 申请日: | 201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1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武;赵舒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市佳华耐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浇注 多个磨球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同时浇注多个磨球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磨球机广泛使用在水泥、采矿、建材、化工、电力和陶瓷等生产领域。磨球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物料粉碎和研磨,达到理想的混合均匀的程度。一般情况下,磨球机内有若干磨球,由磨球不断滚动碾压物料,使之混合均匀。由于磨球长期与物料混合搅拌与打磨,因此磨球的消耗量也较大。现有的磨球开制模具时,虽然可以开制一模多腔,但受到加工工艺和浇注工艺的限制,一般多以“一模四腔”为主,最多“一模六腔”。这种模具受到一定的制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生产效率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浇注多个磨球的模具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同时浇注多个磨球的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内均匀分布有多组型腔,每组型腔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浇注系统。
所述浇注系统包括:主浇道、分浇道和直浇道,主浇道设置在本体的中心位置,分浇道与各自对应的型腔相连,直浇道将主浇道和分浇道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每组直浇道的长度相等。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的位置为不对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以同时浇注多个磨球的模具结构,其结构简单,突破了现有加工工艺限制,大大提高了磨球加工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模具的浇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模具的浇注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模具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结构包括:本体1、型腔2、主浇道3、分浇道4、直浇道5、定位柱6。模具本体1内均匀分布有四组型腔2,每组型腔2通过浇注系统进行浇注成型。所述浇注系统包括:主浇道3、分浇道4和直浇道5,如图2所示为浇注系统结构示意图。在本体1中心位置设置有主浇道3,每个分浇道4与各自对应的型腔2相连,直浇道5将主浇道3和分浇道4连接在一起。为了确保每组的型腔2充分同时成型,每组直浇道5的长度L1、L2、L3、L4相等。
在本体1上设置有定位柱6,且定位柱6的位置为不对称,这样防止错位。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模具的浇注系统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中,模具本体1内均匀分布有三组型腔2,对应的浇注系统包括三组分浇道4和直浇道5,且每组直浇道5的长度L1、L2、L3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市佳华耐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市佳华耐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7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简易垃圾袋架
- 下一篇:液罐车防浪板折弯成形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