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O型孔防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8576.1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彦辉 |
主分类号: | E01C11/24 | 分类号: | E01C11/24;E04F15/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3600 河北省衡水市安***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孔防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较高防滑性能的O型孔防滑板。
背景技术
防滑板是用金属板材通过特定工艺热压花纹、数控冲孔制成具有防滑性能的板材,主要在电器产品、楼梯、医疗器械、汽车构件面板、船坞甲板等中广泛使用。目前,现有的防滑板一般为面板上开有单独排列的长条孔或圆孔,其结构简陋,外形单板,安装费力,在雨、雪特殊天气或积水的特殊环境中,防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O型孔防滑板,以解决现有防滑板存在外形美观度较差、易积水、安装不便以及防滑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O型孔防滑板,在长方形平板的两个长边制有向下弯折成的支架,在所述平板的板面上分布有O型孔。
所述支架为截面呈L形的直角折边;在所述支架的板面上开有若干定位孔。
所述O型孔为平面圆孔或椭圆孔。
所述O型孔为孔口边沿向下凹陷的圆孔。
在所述O型孔之间的所述平板的板面上分布有锥台状的突起。
在所述O型孔之间的所述平板的板面上分布有孔口边沿向上突起的上凸孔(也可称作“起鼓孔”)。
所述上凸孔的直径小于所述O型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滑板的板面上分布有排列有序的O型孔、锥台状突起或上凸孔,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防滑板的漏水性能及防滑效果,而且还增加了其美观度;平板支架上的定位孔可使防滑板更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美观实用,应用在厂房、车间或交通设施等方面,可以减少路面湿滑带来的不便,保护人身安全,为施工带来便利,特别是在湿滑的路面及作业环境下,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滑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长方形平板1的两条长边制有向下弯折成的横截面呈L形的支架4,在支架4的板面侧部开有若干用于固定防滑板的方形定位孔5;在平板1的板面上开有的O型孔2,其中O型孔2为直径为10~15 mm平面圆孔,在O型孔2之间的板面上设置有底圆直径为3~6 mm、高为5~8 mm锥台状的突起3。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长方形平板1的两条长边制有向下弯折成的横截面呈L形的支架4,在支架4的板面侧部开有若干用于固定防滑板的方形定位孔5;在平板1的板面上间隔均布有O型孔2,其中O型孔2为孔口边沿向下凹陷、直径为15~25 mm的圆孔,在O型孔2之间的平板1的板面上还开有孔口边沿向上突起、直径为6~10 mm的上凸孔6。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长方形平板1的两条长边制有向下弯折成的横截面呈L形的支架4,在支架4的板面侧部开有若干用于固定防滑板的方形定位孔5;在平板1的板面上开有的O型孔2,其中O型孔2为孔口边沿向下凹陷、直径为10~15 mm的圆孔,在O型孔2之间的板面上设置有底圆直径为3~6 mm、高为5~8 mm锥台状的突起3。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长方形平板1的两条长边制有向下弯折成的横截面呈L形的支架4,在支架4的板面侧部开有若干用于固定防滑板的方形定位孔5;在平板1的板面上开有的O型孔2,其中O型孔2为直径为10~15 mm平面圆孔,在O型孔2之间的平板1的板面上还开有孔口边沿向上突起、直径为6~10 mm的上凸孔6。
平板1上的O型孔2、突起3或上凸孔6可制为成行整齐排列、行距相同的均布形式,也可制为无规则非均布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是:用剪板机把原材料钢板剪成大小符合要求的板材,技术人员把设定数据输入电脑,通过ERP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冲压作业,在其平板1设定的位置上冲压O型孔 2和方形定位孔5,再在O型孔2周围的平板1上,冲压,使板面向上浮升,形成锥台状突起3;或在O型孔2周围的平板1上,冲压,使板面向上浮升,形成上凸孔6;最后,用切边机进行切边整形,用折弯机折成截面呈L形的支架4,即可制成本实用新型的O型孔防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彦辉,未经赵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8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