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波振动洁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8647.8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1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英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47K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振动 洁面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和按摩面部肌肤的声波振动洁面器,尤其是利用交变磁场驱动软毛刷头,并采用无线充电技术、MCU微功耗程控技术和PWM脉宽调制技术,从而具有安全防水、精确控制洗脸刷头作用于脸部不同部位的震动力度和时间的声波振动洁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动洁面器,其核心技术都是通过一个微型马达直接带动洗脸刷头做旋转运动,或通过一个偏心轮震动马达带动洗脸刷头同步振动,以此来达到清洁和按摩面部肌肤的功效。此类产品存在如下弊端,其一是心脏部件小电机决定了它的使用寿命是短命的;其二是其洗脸刷头的作用力度不足和不可调节,洗脸刷头的运动行为方式单一低效(恒速,恒低频),而无法达到深层细致清洁和按摩面部肌肤及让美容营养药物被肌肤有效吸收的理想效果;此外,它们都采用老式的有线充电技术,即可充电电池安装在电动洁面器塑壳内,能量不足需充电时,则要通过安装在塑壳外表面的电插口与专用充电器实现电连接,进行充电。对于电动洁面器这种使用中离不开乳液和水的电器用具,这种充电方式显然无法做到安全防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洁面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波振动洁面器,该声波振动洁面器的可充电电源和全部电控零部件被固定于声波振动洁面器内,其前后塑壳经超声波融蚀焊接成一无泄漏整体,其内的振架被交变磁场驱动作音频机械振荡,带动软毛刷头同步作每分钟20000次的声波振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的耦合和传递,实现了无线充电,从而使本声波振动洁面器整体密封无电插口,安全防水。充电座内安置了微型UV灭菌器,当声波振动洁面器放于充电座上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软毛刷头在洗面过程中所吸附的各种细菌即被微型UV灭菌器所彻底杀灭,消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声波振动洁面器的主视图;
图2-1、图2-2.是声波振动洁面器的两个不同视角的机电零部件装配示意图;
图3-1、图3-2.分别是充电座之俯视图及其A-A剖面结构图;
图4是声波振动洁面器之能量接收转换、充电、MCU微控和PWM脉冲调制电路原理图;
图5是充电座的能量发射供电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1、图2-2所示,图中:1.护罩,2.软毛刷头,3.饰圈,4.刷头卡座,5.柔性按键板(含:KEY1开机按键,KEY2模式按键),6.前壳体,7.真空密封套,8.压板,9.振架(含:9-1.铍青铜振板,9-2.纯铁振杆,9-3.钕铁硼强磁块),10.双线圈,11.E形铁芯,12.PCB板,13.锂电池,14.后壳体,15.镜面板。
在图2-1、图2-2中,电镀的环形饰圈(3)套装于前壳体(6)上端外侧前端,环形刷头卡座(4)卡装于前壳体(6)上端圆形头部的凹穴内,软毛刷头(2)则卡装在刷头卡座(4)的环形腔内,护罩(1)扣装在软毛刷头(2)上,以使软毛刷头(2)平时既透气又不会裸露受损,柔性按键板(5)贴装于前壳体(6)握柄正前侧预留位置,其上的开机按键(KEY1)和模式按键(KEY2)的中心位置分别对准PCB板(12)的两个轻触开关K1和K2的压柄。真空密封套(7)装入前壳体(6)圆形头部内侧中心孔洞,再以环状压板(8)压紧密封。
振架(9)由两个交叉铍青铜振板(9-1)、靠背椅式纯铁振杆(9-2)、两个钕铁硼强磁块(9-3)通过注塑胶连成一体,前壳体(6)内的四个塑胶桩头(6-1)和后壳体(14)内对应位置的四个塑胶桩头从两个方向相向插入振架(9)相应的四个塑胶孔洞(9-4)而将振架(9)牢牢固定之,此时,处于振架(9)中心位置的纯铁振杆(9-2)(其横截面呈长方形)也随之穿过真空密封套(7)的中心小孔插入软毛刷头(2)座的中心长方形孔穴,如是,当纯铁振杆(9-2)受力产生声波振荡时,软毛刷头(3)自然随之产生同频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英,未经吴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8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