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蜗轮式自动调整制动间隙制动臂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8823.8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柯寿乾;柯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58 | 分类号: | F16D65/58;F16D65/4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谢焕武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自动 调整 制动 间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自动臂。
背景技术
现有车用自动臂广泛用于汽车的刹车系统,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2222884.5号公开了一种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具有臂体,在臂体上设置有连接销孔和内花键套,其特征是在臂体内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固定耳、小齿轮、大蜗杆、小蜗杆、大蜗轮、小蜗轮、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锯齿轮顶簧、蜗杆顶簧、心轴和小蜗轮轴,所述大齿轮套置于臂体内,所述内花键套固定设置于大蜗轮内,所述小齿轮、锯齿轮顶簧、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和小蜗杆均套置于心轴上。该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可以在制动鼓与刹车蹄片之间的间隙过大时自动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刹车机构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该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在小蜗轮的后端面和大蜗杆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斜齿,为了保证小蜗轮与大蜗杆能紧密配合,位于大蜗杆后端的蜗杆顶簧必须推力强大。所述斜齿即用于调整上述间隙的手动位置,这种调整通常为两次,一般出厂装配时需要调整手动位置,然后装在汽车上与执行机构匹配时再调整一次手动位置,随后就能让其进行自动补偿制动鼓与刹车蹄片之间的间隙。当需要调整手动位置时,需要外力转动小蜗轮轴,让小蜗轮轴后端面的斜齿与大蜗杆前端的斜齿摩擦打滑并顶推蜗杆顶簧,将蜗杆顶簧压缩,利用大蜗杆与小蜗轮之间的斜齿打滑跳齿进而实现调整。在此过程中调整蜗杆总成产生工作力,摩擦力相当大,使手动调节不能轻松完成。并且斜齿在制动调整过程中起到分离作用,而在该离合过程中,极易使大蜗杆发生转动,并带动大蜗轮转动,从而影响调整精度。另外,在其自动调整制动鼓与刹车蹄片之间的间隙时,正常情况下大蜗轮会带动大蜗杆与小蜗轮之间啮合的斜齿,超载时斜齿打滑。制动过程中刹车力量很大,当扭矩力大于蜗杆顶簧的推力时也可能压缩蜗杆顶簧让斜齿打滑,这种打滑对调整间隙不利,起到相反的作用,会带来刹车失灵的安全隐患。其次,调整手动位置过程中斜齿啮合面要强力摩擦造成磨损,自动调整过程中也会让斜齿啮合面强力摩擦造成磨损。斜齿经过多次打滑和强力摩擦,斜齿啮合面会产生磨损,一旦磨损啮合面就无法保持大蜗杆与小蜗轮之间的可靠传动,最终导致整个自动调整制动臂失效。
但是,安装和调试时必须要进行手动位置调整,调整手动位置需要让斜齿打滑。而手动调整位置完毕后,进入自动调整时,为了保证啮合有效又不需要斜齿打滑,并且打滑和无法避免的磨损会最终导致安全隐患。这种既需要打滑又不需要打滑的情况,令技术人员陷入了两难境地。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既能调试方便,又能排除安全隐患并确保调整精度的车用自动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试方便、排除安全隐患并确保调整精度的蜗轮式自动调整制动间隙制动臂。
本实用新型的蜗轮式自动调整制动间隙制动臂包括臂体,在臂体上设置有连接销空孔和内花键套,在臂体内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固定耳、小齿轮、大蜗杆、小蜗杆、大蜗轮、小蜗轮、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锯齿轮顶簧、蜗杆顶簧、心轴和小蜗轮轴,其特征是所述小蜗轮轴内活动套置有离合顶杆,所述离合顶杆一端连接有离合轴套销轴,所述离合轴套销轴的外壁套置有手动离合轴套,所述手动离合轴套与小蜗轮具有相互配合的花键,所述离合轴套销轴与大蜗杆之间具有能让离合轴套销轴复位的离合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改进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斜齿啮合位置,将现有技术中离合的斜齿改变为能单独离合的花键。这样改进后,推动离合顶杆就可以让大蜗杆与小蜗轮进行离合,而不是要推动蜗杆顶簧,并利用离合轴套销轴连接促使小蜗轮与大蜗杆之间在自动调整过程中始终处于啮合状态,从而提高调整精度。斜齿改为花键后,齿轮的啮合对弹簧力量的要求降低了,可以改用推力小的弹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让技术人员更轻松的调整。也就是说花键只需要弹簧稳定其位置,而不是靠巨大推力让其啮合并实现传动作用,并且啮合后十分可靠,传动过程中和调整过程中基本没有磨损。当然,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斜齿容易打滑、容易磨损,要求弹簧推力大,并且由于轴向推力结合造成的调整困难问题。同时,也排除了因斜齿长时间磨损带来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8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潜艇艉轴的轴承橡胶板条
- 下一篇:站道伸缩遮阳避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