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肝脏拉钩及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9078.9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脏 拉钩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肝脏拉钩及拉钩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手术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肝脏移植手术、胃切除手术等,肝脏、胃等都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器官,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使用牵开器来牵开创口或拨开肝脏等器官使远离其他较小的器官和结缔组织,从而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手术野内的区域,并且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操纵其他手术工具。
目前,为了获得理想的术野,需要将打开的腹部保持良好的牵开状态,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牵开器以替代人工牵引,即通过牵开器中的钩板来将切口牵开。但由于钩板的较宽,需要很大的入口,且钩板是直接将切口往牵开,因此,给患者留下很大的窗口;另一方面,钩板只将切口牵开,不能将某器官托起或者翻转,因此,不便于医生观察术野内的某个器官背部或者被该器官覆盖部分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肝脏拉钩及肝脏拉钩组件,能够实现微创口,并且更加便于医生观察术野内的情况,同时能够减少衣物人员的劳作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肝脏拉钩包括拉钩杆、拉钩臂和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杆和拉钩本体分别位于所述拉钩臂的两端,所述拉钩本体自所述拉钩臂的一端沿远离拉钩臂的方向延伸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拉钩本体呈“U”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拉钩本体的深度与开口宽度之间的比例为1至1.25。
更进一步地,所述拉钩本体的钩深度H为30mm至90mm,开口宽度L为 25mm至82mm。
更进一步地,所述“U”拉钩本体与所述拉钩臂相连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拉钩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者直角。
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拉钩本体的第二侧边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一引导所述拉钩本体从腹腔镜切口进入的引导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杆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肝脏拉钩组件,包括上述的肝脏拉钩,以及可全方位、任意角度转动的,用于当上述肝脏拉钩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目的位置时,固定所述肝脏拉钩的固定机构,且该肝脏拉钩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拆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二、三连杆,底端可固定在手术床上的固定杆,以及三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螺纹孔,其另一端设置有横向贯穿的“U”形槽,且所述“U”形槽的底部设置有球窝,所述第一、二、三连杆各自通过一端的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杆通过顶端的球头与所述连接件的球窝配合,所述第一、二连杆通过另一端的球头与所述连接件的球窝配合,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肝脏拉钩的拉钩杆的自由端套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置为套在所述肝脏拉钩拉钩杆外的中空的套筒型,该第三连杆上还设置有止动螺栓,所述止动螺栓穿过所述套筒的套筒壁顶在所述拉钩杆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肝脏拉钩及其组件,由于该肝脏拉钩的拉钩本体可直接从腹腔镜切口进入体内,由该“U”形拉钩本体来托起或者拨开或者翻转肝脏等器官,从而避免留下较大的创口,实现微敞口;同时,由于该拉钩本体可托起或者拨开或者翻转肝脏等器官,从而更加便于医生观察术野内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使用该U”形拉钩本体固定或者拨开或者翻转肝脏等器官到目的位置时,可任意角度地转动该固定机构,使其与该肝脏拉钩配合,从而将该肝脏拉钩固定在该目的位置,从而不需要医务人员一直手持拉钩,降低了劳作强度,且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肝脏拉钩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肝脏拉钩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肝脏拉钩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肝脏拉钩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肝脏拉钩组件的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第三连杆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9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式离合器盖总成装配装置
- 下一篇:轴承、轴瓦、油封组合气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