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0127.0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4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佳立;顾锐锐;胡晓明;朱李核;徐锡镇;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大清智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长三角应用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35/10 | 分类号: | G03B35/10;G02B27/22;G02B1/00;G02B1/11;H04N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立体 视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视觉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人脸识别的单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立体视觉系统基本上是以双摄像机或者多摄像机为主,通过不同摄像机对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拍摄,得到几张不同方位的图,通过电脑处理将几张图处理成一个三维图像。
目前最常用的立体视觉系统是双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如图1所示。
图1中101为两个摄像头,包括了透镜组102和数字成像器件103。其中两个摄像头内部的透镜组102包含凸透镜、凹透镜、平凸镜等等,在双摄像机立体成像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既能约束入射光又能聚焦、传递入射光;103为每个摄像头内置的数字成像器件,一般以CCD最为常见;104为入射光线。该系统成像的原理是由两个透镜同时对同一物体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图像信息采集,通过透镜组传给数字成像器件,再由电脑将两个数字成像器件中的图像数据进行整合重建,最终的到一个三维图像。
立体视觉系统是目前生物识别上极其重要的工具。中国专利“CN202145259U”中所采用的是两个摄像头对同一物体不同方向进行采样,虽然该方法在技术上完成了三维成像问题,但是由于两个摄像头前后左右难以精确固定、难以同时拍摄等问题,会造成取样误差、实际操作不方便,进而给成像造成误差,因而难以保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立体视觉系统在成像上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出构造一种易于同步拍摄、易于固定、便于实际操作的单像机立体视觉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像机立体视觉系统,只包含一个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包括一个数字成像器件以及两个完全相同的摄像透镜组、两个斜方棱镜。
所述两组透镜组之间间距固定为人眼间距;所述两个斜方棱镜分别位于两透镜组之后;所述数字成像器件位于两个斜方棱镜之后;所述斜方棱镜、透镜组、数字成像器件之间不存在倾角,均互相平行固定放置。
进一步,所述的透镜组包括两个平凸透镜、一个平凹透镜,各凹凸面曲率半径以及各曲率面间距均由计算给出,所述透镜组的视场角控制在-10°~10°范围之内。要求被测物体与摄像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的透镜组的结构设计所达到的效果是:所述入射光能够很好的进入斜方棱镜中,使尽可能少的光线溢出。
所述透镜及斜方棱镜材料均为BK7,孔径大小均为30mm。
所述斜方棱镜两边倾斜角为45°,光线可在其内部发生全反射。
所述数字成像器件,即CCD,优选尺寸为6~8mm大小,其与斜方棱镜间距由计算给出。
所述斜方棱镜以及透镜导光面均需镀一层增透膜。
所述的斜方棱镜结构设计所达到的效果是:充分利用所述摄像透镜组传递的光线,能够较好的实现两次光路的全反射、将所述入射光线聚集到同一数字成像器件中。
所述数字成像器件所达到的效果是:将所述斜方棱镜传递的光线记录下来,完成对物体的采样,以供后续图像处理程序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摄像透镜组及斜方棱镜均采用同一种均匀材料制成,制作简单、成本低;将本发明用于立体成像时,可使得对同一物体不同方向拍摄同时完成、操作方便、便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双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单像机立体视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摄像机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2~图3,一种单像机立体视觉系统,包含一个数字成像器件201、两个斜方棱镜202、两组成像透镜组203和一个摄像机外壳204。所述数字成像器件、斜方棱镜和透镜组须同轴平行布置,且由金属支架固定,保持固定的间距。
参照图2,所述的斜方棱镜是一个两边成45°角的中心对称式的棱镜,为了充分利用斜方棱镜,将其两边夹角设置为45°,且在通光的两面各镀上一层增透膜。因而可以将其等效地看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相接构造而成,这样就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所述成像透镜组203由一个平凹透镜303和两个平凸透镜302、301组成,所述的平凹透镜303、平凸透镜302、平凸透镜301沿光线传播方向同轴自左而右依次排列,所述透镜之间互相平行,间距及厚度依计算而定。所述透镜通光面镀上一层增透膜,以减小光线反射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大清智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长三角应用数学研究所,未经杭州大清智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长三角应用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0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