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顶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1014.2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福;李向东;王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程美琼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顶篷。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乘员安全,车企针对整车增加各种安全措施,如增加侧气帘就是其中的一项。侧气帘安装在汽车的内饰顶篷的侧面、与内饰顶篷相邻的内饰板以及车身形成的空间中。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侧气帘应能够顺利从内饰顶篷的侧面释放,以保护乘员的安全。
由于内饰顶篷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硬度,如果顶篷的弱化线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侧气帘爆破时,内饰顶篷很难从B柱和C柱内饰板中脱出,导致侧气帘无法释放到指定位置而失去作用,从而造成乘员的伤害。
通常设计的顶篷弱化线结构为不连续的,不连续形的弱化线设计很容易造成此处的顶篷无法打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顶棚,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侧气帘能够从内饰顶篷释放到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内饰顶篷1,所述汽车内饰顶篷1的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形的连续的弱化线结构2。
所述弱化线结构2的中间位置的走向为圆弧形。
所述弱化线结构2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长方形。
所述梯形为倒梯形。
所述汽车内饰顶篷为一次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饰顶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内饰顶篷上的弱化线结构由于为连续结构,能够起到铰链的作用,在侧气帘爆破力的作用下,内饰顶篷能够沿弱化线弯曲,使侧气帘容易释放,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侧气帘顺利从内饰顶篷释放,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饰顶篷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内饰顶篷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内饰顶篷1,所述汽车内饰顶篷1的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形的连续的弱化线结构2。
所述弱化线结构2的中间位置的走向可以为圆弧形。
当然,所述弱化线结构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梯形或长方形;如图2所示,所述梯形可以为倒梯形,便于实际生产中的工艺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顶篷1可在模具中一次性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弱化线结构2为连续形,在乘客扶手3附近弱化线结构没有断开。
现有技术中,采用不连续形的弱化线设计,在乘客扶手附近的弱化线断开。当空间较小时,不连续形的弱化线设计会使乘客扶手处受力较大,而由于乘客扶手附近没有弱化线结构,很容易造成此处顶篷无法打开或造成乘客扶手因受力较大而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顶篷尤其适用于因汽车内部空间小,导致侧气帘和乘客扶手之间的距离很小的车型。在顶篷的乘客扶手附近设置连续的弱化线结构,有利于减弱侧气帘爆破时乘客扶手所受的力,对乘客扶手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便于顶篷按所设计的弱化线弯折,从而达到让侧气帘顺利展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使侧气帘顺利从内饰顶篷中脱出,使侧气帘顺利展开到位;而且,乘客扶手附近处的弱化线结构对乘客扶手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乘客扶手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篷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顶篷上的弱化线结构能够起到铰链的作用,在侧气帘爆破力的作用下,内饰顶篷能够沿弱化线弯曲,并且弱化线的槽形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迅速发生弯曲,使侧气帘容易释放。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篷,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使得侧气帘能够迅速从内饰顶篷释放到位,达到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顶篷的弱化线结构形状简单,与通常采用的V形或W形凹槽相比,梯形凹槽能够有效地防止顶篷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避免顶篷在安装过程中因受到外力而出现褶皱现象;而且,有利于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1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包覆封装的LED芯片
- 下一篇:一种顶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