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1596.4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3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宣;王希刚;姜百冬;于庆斌;夏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0 | 分类号: | B61F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客车 卧式 缓冲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出口国外的普通铁路客车,均采用底架缓冲梁作为车钩与缓冲装置的接口,针对不同的车钩、缓冲装置方案,需要不同的底架缓冲梁结构。因此缓冲梁的结构和强度成为车辆整体强度的受力考核项点。
现有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方案,其横梁是由三条等长的8mm厚的钢板拼焊成形,为了加强缓冲梁组件的结构强度,四条焊缝都必须满焊,但这也使焊件的焊接变形特别大,调修时设计尺寸不易控制,而且调修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由三条厚钢板拼焊成形,四条焊缝满焊时焊接变形大,造成设计尺寸不易控制和调修过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包括加强板组、横梁和车架连接板,加强板组对称焊接在横梁的两端外侧;其特征在于:横梁包括槽钢和角钢,槽钢包括用于车钩穿过的矩形孔、用于安装缓冲器的法兰螺孔和用于安装车钩连接座的螺孔;角钢水平边的上端面与槽钢上端的腿的上端面共面,角钢竖直边的外端面与槽钢腰的外端面焊接;所述矩形孔设在槽钢的腰的对称中心处,四个螺孔分别设在矩形孔的四个顶角外侧;所述法兰螺孔为八个,四个为一组,对称设在槽钢的两端中段位置;两个矩形的车架连接板对称焊接在槽钢槽面内侧的左右两端,每个车架连接板上设有四个螺孔,其螺孔位置与法兰螺孔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的槽钢和角钢均 属于型钢,焊接时不易变形,而且焊缝由现有技术的四条减少到两条,焊接位置距离较远,不能形成热影响区域,大幅减小了焊件在满焊时焊接变形量,焊件的设计尺寸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得生产和调修过程简单易行,在改善强缓冲梁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的横梁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的横梁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的横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后视图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前端面的应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后端面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包括加强板组、横梁1和车架连接板2,加强板组对称焊接在横梁1的两端外侧;其特征在于:横梁1包括槽钢1-1和角钢1-2,槽钢1-1包括用于车钩穿过的矩形孔1-1-1、用于安装缓冲器的法兰螺孔1-1-2和用于安装车钩连接座的螺孔1-1-3;角钢1-2水平边的上端面与槽钢1-1上端的腿的上端面共面,角钢1-2竖直边的外端面与槽钢1-1腰的外端面焊接;所述矩形孔1-1-1设在槽钢1-1的腰的对称中心处,四个螺孔1-1-3分别设在矩形孔1-1-1的四个顶角外侧;所述法兰螺孔1-1-2为八个,四个为一组,对称设在槽钢1-1的两端中段位置;两个矩形的车架连接板2对称焊接在槽钢1-1槽面内侧的左右两端,每个车架连接板2上设有四个螺孔,其螺孔位置与法兰螺孔1-1-2相匹配。
如图8所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时,其前端两侧的车架连接板2分别与车架3上的左、右侧梁3-2焊接;其槽钢1-1的中部与 车架3中部的主梁3-1的顶端焊接。
如图9所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客车内卧式缓冲梁组件时,车钩组件4的车钩4-1从横梁1的前端穿过矩形孔1-1-1,车钩组件4通过车钩连接座4-2与螺孔1-1-3螺纹连接;横梁1后端两侧的法兰螺孔1-1-2分别与缓冲器5上对应的法兰盘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1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型地铁轴盘制动拖车转向架
- 下一篇:一种带有生化马桶的小型内燃轨道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