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砂筒临时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011.4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韩俊;王辅圣;严来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砂 临时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桥梁施工中的钢砂筒临时支座。
背景技术
临时支座的使用是桥梁体系转换中的关键环节,临时支座的作用在于完成桥梁简支施工,为接下来的桥面形成连续及最后体系转换做好准备。体系转换后,形成正确的受力方式,连续梁作用于正式支座上,临时支座则要拆除。传统临时支座有如下两种做法:
一是采用硫磺砂浆,利用硫磺砂浆在常态下的强度生长快、抗压性能好及在受热状态下软化的性能。但这种临时支座存在的缺陷是:1、硫磺砂浆配置过程较为麻烦;2、由于需要使用硫磺,临时支座的卸除需要加热或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环境污染性;3、在以往的大量工程实例中发现,硫磺砂浆临时支座的拆除往往不顺利,甚至有时需要使用小型爆破或顶梁的手段拆除。
二是采用纯净砂和沥青,利用纯净砂的抗压性及流动性。这种临时支座存在的缺陷是:1、沥青封口的过程较为麻烦;2、临时支座安装后,要确保纯净砂不受潮、不固结;3、在以往的大量工程实例中发现,虽然采用了沥青封口,但是也不能确保纯净砂不受潮。一旦纯净砂受潮,纯净砂的流动性则消失,拆除往往不顺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体系转换的钢砂筒临时支座,易于制作、方便拆卸,同时使用中没有危险且不会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钢砂筒临时支座的结构特点是设置:
一上部活塞,是在一钢筒体中满灌有混凝土;
一可拆解的下部套筒,是由前半圆筒和后半圆筒呈哈夫结构相对扣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成一整圆套筒;在所述整圆套筒中有灌注砂,所述上部活塞支承在下部套筒中灌注砂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钢砂筒临时支座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上部活塞的顶端固定设置用于传力的钢顶板,所述钢顶板为矩形钢板。
在所述下部套筒的底部固定设置用于传力的钢底板,所述钢底板与呈直立的后半圆筒固定焊接,所述钢底板为矩形钢板。
设置所述上部活塞的外径与下部套筒的内径差不大于8mm 。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便于完成桥梁施工中梁体的临时支撑及体系转换后临时支座的拆除。由于不再使用硫磺砂浆,避免了传统采用硫磺砂浆临时支座时施工工艺的相对复杂、施工操作困难、施工周期长、对环境和混凝土产生污染等弊端,有利于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卸落的操作,因不再是仅仅利用砂的流动性,不采用沥青封口,不用考虑纯净砂的受潮,大大减少了临时支座难以拆除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在两个半圆筒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阻止砂的流动,与活塞相配合共同提供了良好的抗压能力。可拆解的半圆筒使整个砂的侧面暴露出来,为卸落筒的拆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钢顶板和钢底板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临时支座的稳定性,提高支座与混凝土结构物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压力传递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部套筒与上部活塞之间合理的尺寸配合,使其结构更加均衡稳定。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材料为常见的稳定性材料,易得且不污染环境,安全可靠性能高,可重复利用,寿命周期内平均使用费用和保养费用很低。
6、本实用新型拆装过程节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部活塞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部套筒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半圆筒与钢底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半圆筒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钢顶板;2上部活塞;3混凝土;4后半圆筒;5前半圆筒;6螺栓;7灌注砂;8钢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钢砂筒临时支座的结构设置为:
上部活塞2是在一钢筒体中满灌有混凝土3,在上部活塞2的顶端固定设置钢顶板1;
可拆解的下部套筒是由前半圆筒5和后半圆筒4呈哈夫结构相对扣合,并通过螺栓6连接成一整圆套筒,后半圆筒4呈直立钢性连接在钢底板8上,前半圆筒5通过螺栓与后半圆筒4进行拆装;在整圆套筒中有灌注砂7,上部活塞2支承在下部套筒中灌注砂7的顶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