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警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411.5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惠红林;王大志;刘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可多为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6/00 | 分类号: | B62J6/00;B62J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警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警用自行车一般是由蓄电池充电,需要使用者每天重复充电,如果充电不及时会严重影响使用,造成不能及时报警。而且重复充电增加人力劳动,还造成能源的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警用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太阳能警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设在自行车本体车头前端的第一警灯、设在第一警灯下方的警用扩音器、设在自行车本体车尾的后备箱、以及设在后备箱上方的第二警灯,所述后备箱内设置有分别与上述各组件电连接的线路控制板、以及与线路控制板电连接的蓄电池,线路控制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第一充电控制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经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蓄电池电连接;其特点是,所述太阳能警用自行车还包括设置于后备箱上端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设置于线路控制板上的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与蓄电池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盖合于所述后备箱的上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太阳能警用自行车专为巡警设计,其既可巡逻又可进行报警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夜间照明。只要有充足的阳光,该太阳能警用自行车就能随时进行充电,大大的延长了警用自行车第一和第二报警灯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市电充电次数,同时不会因为警用自行车充电不及时而导致蓄电池严重损坏;另外,所述自行车体现了便捷、节能环保的绿色能源理念,向每一个市民进行新能源应用的直观展示,于潜移默化之中倡导大众进行太阳能的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警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后备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警用自行车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太阳能警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1、设在自行车本体1车头前端的第一警灯2、设在第一警灯2下方的警用扩音器3、设在自行车本体1车尾的后备箱5、以及设在后备箱5上方的第二警灯4,所述后备箱5内设置有分别与上述各组件电连接的线路控制板53、以及与线路控制板53电连接的蓄电池533,特别地,所述后备箱5的四周包有填充胶51,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太阳能警用自行车还包括设置于后备箱5上端的太阳能电池板52,特别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2盖合于所述后备箱5的上端口。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警用自行车的方框原理图,如图3所示,所述线路控制板53上设置有主控模块531和第一充电控制模块532,其中,所述主控模块531经第一充电控制模块532与蓄电池533电连接,当蓄电池533通过市电充电时,电压经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532进行处理后输入至蓄电池533内。并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2通过设置于线路控制板53上的第二充电控制模块534与蓄电池533电连接,当白天太阳充足的情况下,蓄电池533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2对其进行充电,太阳能电池板52收集的电压经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534输入至蓄电池533内。
所述太阳能警用自行车专为巡警设计,其既可巡逻又可进行报警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夜间照明。只要有充足的阳光,该太阳能警用自行车就能随时进行充电,大大的延长了警用自行车第一和第二报警灯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市电充电次数,同时不会因为警用自行车充电不及时而导致蓄电池533严重损坏;另外,所述自行车体现了便捷、节能环保的绿色能源理念,向每一个市民进行新能源应用的直观展示,于潜移默化之中倡导大众进行太阳能的广泛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可多为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可多为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